首页>检索页>当前

向内深耕: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内生力”

发布时间:2021-09-13 作者:杜新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 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环境中,信息技术正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引发教育深层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叶澜教授提出了“新基础教育”的内生力: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要有内生力。乡村学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内深耕,有力激活教育信息化的“内生变量” ,驱动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内生力” ,为持续推进乡村学校转型升级,形成内在着力点,打开关键突破口。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一直在路上,只有通过转换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结构,即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内生力” ,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提质增效。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环境中,信息技术正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引发教育深层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叶澜教授提出了“新基础教育”的内生力: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要有内生力。乡村学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内深耕,有力激活教育信息化的“内生变量”,驱动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内生力”,为持续推进乡村学校转型升级,形成内在着力点,打开关键突破口。

一、正视盲点,深耕认知力

认知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是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和引领的。

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精神的力量,教师的思想境界决定了教育的品质,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成为最终的“落伍者”。乡村学校教师受环境及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所限,对信息技术的变革性影响缺乏正确的认知与考量,在认知层面形成盲点。这就要求乡村教师以全新的视角,高阶位思考现实和未来的教育生态,分辨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策略。一是要充分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的过程,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变革的过程,是教育的一场革命;二是要清醒地意识到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现代化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而不是有些教师所认为的光会使用计算机、用技术的演化去粉饰课堂。三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害怕改变、不愿改变的“本领恐慌”现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信息技术并非高不可攀,适时地倒逼一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认知的本质是能够做出合理的决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虽不是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内容,但却是乡村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第一要素,只有认知的更新和确立才是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二、攻克堵点,深耕学习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习力的人。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开放时空,使社会发展进入一种“自组织—超循环”状态,在不断发展的云端和终端支撑之下,“人机学习”系统赋予学习者更强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因此,乡村教师更需具备“取法乎上,见贤思齐”的学习力,实现与时代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特别是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不适,从心里产生排斥,有的甚至采取“自动屏蔽”的态度,在教学中始终依赖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方式,无法实现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的“自运转”,成为信息化应用的“夹生代”。因此,提升“夹生代”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眼前的迫切。一是自主学,以勤勉的态度读书学习,在知识更新中提升专业素养;二是通过培训学,不断充电,拓展智慧应用技能;三是通过网络平台学,从网络及其它媒体信息中获取新资源,得到新提升;四是向身边优秀的人学,通过新教师对老教师的“技术反哺”,在实践中改变、完善。

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需求。乡村“夹生代”教师应该向阳而生,积极接纳新的技能和知识,强弱项补短板,在教育信息化的迭代升级中实现自身的“蝶变”。

三、聚焦应用,深耕嵌合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网络资源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传统的授课模式正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深耕乡村教师在新技术环境下角色转换的“适变力”,才能有效驱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融合走向“嵌合”。

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已经基本普及,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不足、不当、多度等问题,还需要真正的“嵌合”。一是嵌合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基于智慧录播技术、多屏交互技术、课堂互动技术与大数据学情分析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二是嵌合“双师教学”模式。新型的“双师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教师的携手合作,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乡村教师要主动适应这一角色的转换,在互动中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和深层次的精准指导;三是嵌合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孵化。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乡村教师除了要具备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的能力外,还要提升学科课程整合力,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重中之重是,乡村教师要更上一层楼,不只是教育资源的“享有者”,同时也应该成为教育资源的“生产者”、“孵化者”,比如能自行开发的短小精悍、富有个性化的、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教学软件,既有利于教学实际,也有利于提高技能。

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一直在路上,只有通过转换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结构,即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内生力”,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提质增效。(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 杜新华)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