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何教育优先?

发布时间:2021-10-18 作者:魏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杂志

2021年2月20日,牛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三个工作日,江苏省泰州中学副校长陆瑢赶往泰州市政府1号会议厅,参加一场特殊的表彰大会。

伴随入场音乐,59位受表彰的优秀教师、校长和教育工作者身披绶带、胸戴红花依次进场,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主席台上,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专程前来出席会议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全体起立向他们致以最真诚的敬意。会议厅中心区域为他们留出了专属位置。感动,顿时涌上了他们的心头。

“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这是自1996年组建地级泰州市以来的第一次。泰州也是江苏省13个设区市中唯一将教育作为牛年“头号工程”的城市。

不仅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为了把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实事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这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优先优质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等两份文件,提出“各级政府要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会场上,时任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在讲话中深情忆起自己的小学老师,会场外,3.5万名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观看现场直播,教师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泰州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优质发展战略地位的鲜明态度,充分展示了泰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思想的信心决心。”葛道凯忍不住为此举点赞。

为什么是教育

为什么是教育?

泰州自古以来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胡瑗于泰州城创立安定书院,提出“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出生于泰州的明朝哲学家王艮也曾在此讲学,并与王栋、王襞共同创立了“泰州学派”,开启了明清之际人学启蒙思潮。从“一朝三宰相”到“一门三院士”,都是泰州教育的历史佳话。

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老百姓衣食住行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下一个需求就是更好的教育。对教育的期盼越高,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越是凸显,仅仅依靠教育自身已难以解决,必须转变单兵作战的思路,采取系统思维进行综合治理。

选择聚焦教育改革,更体现了泰州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次月,在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泰州获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面向“十四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托举未来这座城市的人民幸福感?

泰州的回答是——紧紧依靠教育!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民幸福,没有教育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没有教育对每一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没有教育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党委和政府要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一条社会发展的铁律。

早在一千多年前,胡瑗先生就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

党的领导人多次强调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教育。

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并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

如何将教育真正放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加以落实,如何推动教育不仅优先发展,还要优质发展?如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这考验着各地的主政者。

泰州市委、市政府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全面分析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研究解决方案和路径。

仅2020年,泰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便对教育工作作出专门批示29次。为找到制约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从2020年底开始,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又先后召开了多次校长、家长、教师座谈会,组织专门力量到周边城市开展实地调研,汇总16万份家长问卷,综合全市上万名教师的意见,最终梳理出涉及教育的问题28条: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氛围不浓、合力不足,教师地位和待遇得不到保障,民办教育问题频发……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泰州市分管教育的同志带领教育等部门紧锣密鼓地研制出《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优先优质发展的意见》,围绕资源供给、教师管理、经费保障、落实职责等方面明确了18条政策措施,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发布。

这些政策中,有涉及资源供给的:到2025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0所以上,所有建设项目均列入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总投入184亿元,各市(区)学位供给水平均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

有涉及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为突破深层体制机制障碍,泰州市推进建立学校自主管理权力清单,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有涉及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的,比如此次大力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

《意见》一经出台,“能为教育做什么”成了泰州市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负责同志最常思考的问题。

为何教育者如此投入,却依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泰州市也在总结反思。为何教育改革总是难出效果?为何教育者如此投入,却依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这是因为,教育遇到的最大阻力是条块管理形成的部门壁垒,最大困难是教育还不能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最大挑战是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想象,单靠教育部门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选择“新春第一会”作为“起手式”,以泰州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发布文件,就是要打通堵点,疏通经脉,解决这些教育改革中的“顽瘴痼疾”,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与以往教育局下发文件不一样,《意见》直接指向的是“各市(区)委、人民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并在文件中特别提出“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将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把手”工程,每年研究教育发展重大问题不少于两次,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区委、区政府也是呵护教育事业发展的‘园丁’。”泰州市姜堰区委副书记、区长孙靓靓介绍,“新春第一会”后,姜堰区迅速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听取“教育立区”工作汇报,区委书记与区长亲自带队到区内学校调研,并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对“教育立区”方案进行论证。在《意见》基础上,迅速制定了中小学教育质量奖励方案、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改革创新奖励办法、中小学班主任津贴考核发放办法、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学校等一揽子政策举措。

以上率下者强,上下同欲者胜。纵向上,“一把手”抓教育确保了《意见》的层层落实力度;横向上,此举直指教育改革难出效果的内核,形成了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的治理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因此,教育领域内的改革从来都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泰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坦言:“过去教育系统的改革方案,在市内很难获得兄弟单位的配合,到区县一级教育局,又受制于各区县的不同行政安排,因此改革很难彻底推行。”

在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的机制中,很多涉及多部门协同的难题迎刃而解。例如在“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方面,市委、市政府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分别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基准线的120%、150%核增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并纳入财政预算”,需要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泰州市财政部门负责人的认识非常明确,“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今我们的预算安排都是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即使政府部门过紧日子,也要把教育的预算先做进来。我们已经会同人社部门做好数据测算,确保整套机制稳定完善”。

各部门高效“组合拳”的背后,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工作机制上的创新。“为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最大作用,领导小组将原先半年开一次、一个季度开一次的小组会升级成每月一次,召集各个部门研究讨论本月重大教育问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霞说。市教育局负责人在会上直接向领导小组汇报有关问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配合解决;会议无法解决的,再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就这样,“这个制度安排解决了谁来决策、谁来领导、谁来保障的问题,教育人得以在更高层面去研究教育,思考如何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具体到各个区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制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兴化市教育局局长顾晓斌说,“新春第一会”后,市级层面专门研究教育工作的会议变多了,讨论的问题也更加具体了。“原来我们讨论的问题都是些大的问题,现在更多讨论怎么去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怎样去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现实问题、具体问题,实实在在的项目多了,这是个很大的转变。”

聚焦“三个最”,确保教育优先优质发展

“新春第一会”后的一个月,泰州中学发布了一则公开招聘“年薪制”教师的简章。这次招聘考试的各个环节极其高效:“在符合流程的情况下,不像过去招聘工作中材料审核、笔试、面试、公示等各个流程间隔的时间长,考生等待结果的时间久。现在我们只要对报考人员完成资格审核后,随即组织笔试、面试,之后就可以根据成绩决定录用人选,现场签约,一天时间我们就完成了教师招聘工作。”泰州中学校长封留才说。

这只是此次泰州市教育改革的一个小小缩影。

“新春第一会”后,泰州全市很快形成了全力以赴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为教育提供刚性保障的共识。

“以最好的资源支持教育”掷地有声。在经费上,按照“当前可承受,今后可持久”的原则,全市新增11亿元用于保障和提升教师待遇,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师奖励性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公务员综合考核标准,并建立同步增长机制。教育工作者收获了满满获得感。

在用地和国土空间规划上,泰州市优先保障教育设施用地布局,将学校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并适度超前。在具体落实中,更提出“与教育设施相关的地块在出让或者划拨时应当明确教育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求”“未按照规定配建教育设施的项目,不予规划核实、不得办理不动产权登记”。为保证用地和国土空间规划上不受其他变动因素影响,泰州市明确了全市教育设施“5年规划3年建设”,规划图向全社会公示,要求图上相关的教育布局安排明确三年内责任主体、资金安排和序时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目前,以市(区)为单位的“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已经列入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泰州抓住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痛点,逐项试水:编制不足,就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一定数量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建立统一管理、统筹调配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职称空间有待优化,就探索了取消教科研训部门职称比例限制,打通义务教育学段间职称通道,推动不同学段教师交流等措施;完善了人才奖励政策,在市(区)人才专项资金中设立教育人才专项,制定各类人才奖励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全面激励教育人才队伍活力……

为了“以最强的改革支持教育”,泰州市关注到教育改革中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作出了不少大胆的改革探索。

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上,泰州市建立了学校自主管理清单、教师减负清单、学校权力监管清单;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上,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校长职级制、见习校长制度和教育基金,奖励优秀教师和团队,建立惩戒退出机制,探索转岗、待岗、解聘等教职工退出途径;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上,完善新教师补充机制,实行“退一补一”,面向普通高中优秀毕业生定向培养,安排专项编制,制定特殊政策,鼓励个性化招聘……“短短三个月,教师感受到的是暖心和安心,教师最切身、最关心的事务有了保障,都能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了。”教师们说。

“以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关键还要在全社会创造尊师氛围,提高教师职业影响力和吸引力。为此,泰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礼赞教师”活动,每五年表彰一次市级优秀教师、校长和教育工作者,享受市劳模待遇;每两年公布一批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和特级班主任。参照泰州市委、市政府为激励公职人员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设立的奖项“骏马奖”,为教育工作者特设“春蚕奖”,每学期评选有突出贡献、有感人事迹、有高尚风范的教师典型,以榜样力量带动教师成长,更让全社会人人关心教育,人人关注教师,擦亮教师的职业名片。

从优先到优质,泰州市要将对教育的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高质量的发展硕果。

在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下,一项项改革铺开,教师干劲十足之际,党委和政府没忘记要给教师“压担子”“提要求”。《泰州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应运而生。《方案》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基本建立起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文件中,以创新形式和严格纪律维护教师职业尊严,进一步净化全市教育生态。

他们的目光直指未来:要优化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要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全市域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省、市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打造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优质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把新思想、新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要激发办学活力,建好学校权力清单、教师减负清单和学校小微权力监管清单,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自文件下发后,海陵区今年教育投入比去年增长21.4%,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2所;泰兴市今年小学、初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在省定标准上提高20%;到今年底,兴化市1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将投入使用——优先优质发展教育正在泰州全市成为现实。泰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受到了江苏省委的充分肯定。

构建立体推进机制确保规划落地

这场市委、市政府主导,举全市之力的教育改革要落地,关键是建立起一整套推进机制。

“新春第一会”刚开完,时任市委书记史立军亲自带队,每周实地调研一个市(区)贯彻落实情况,两个月内,全市六个板块全部调研完毕。

为了保障改革不走回头路,避免因人事变动而成“一阵风”,他们未雨绸缪,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改革的“任务清单”将改革目标细化分解并逐一落实。“提升资源供给水平”“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等都是相对宏大的目标,而这些大目标被细分为六部分,六部分又进一步分解为40项具体任务清单,每项任务在清单中注明具体要求、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规定完成时限,跟进进展情况,实行销号管理。如“出台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意见”一项,明确由市教育局和各市(区)牵头,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要求4月完成,目前已出台相关意见,5月6日起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开始提供课后服务。

相关部门也依照同样方式制定任务分解表和配套政策、工作方案、任务清单,做到条条工作有反馈。20项教育配套政策和工作方案清单,最大限度地让优先发展教育的组合拳打到实处。泰州市人社部门负责人表示,局里专门以教育为主题的落实会议比往年多出不少。在人才引进和管理、市直学校的奖励性补贴和奖励性绩效考核分配上,他们也高效完成了前期调研和文件出台工作。

持续落实的同时加强监督,保障了泰州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一整套以任务实施为中心的长效督查机制建立起来。“依托从上到下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一次开会都要对上一次的工作要求进行汇报和监督。”泰州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介绍。除了市委、市政府办督查室要联合开展专项督查,教育局也要“对一个时期教育工作重大问题进行督查反馈”,做到“时时回头看,事事有决策、有执行、有督查、有反馈”。

4月28日,泰州全市学校建设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泰州学院附属小学新建工地举行,这一天,2021年泰州市学校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据了解,全年泰州将新开工学校建设项目86个,投入资金75.01亿元,新增学位5.15万个,全部于2023年底前交付使用。

短短3个月,《意见》擘画的蓝图在泰州逐渐成为现实:《泰州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和建设规划(2021-2025年)》于4月获市政府批复;《泰州市公办幼儿园备案制教师管理意见》《泰州市中小学校特设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出台;全市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已达到《意见》要求,教师奖励性补贴、奖励性绩效调增序时进度已经明确,公办幼儿园中具有教师资格的聘用教师最低工资收入大多市(区)已经提至两倍。教师岗位管理政策基本落实,教育人才培育、引进和管理办法已经出台,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教育改革贵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7月,原泰州市市长朱立凡接任市委书记。8月,他与新任市长万闻华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调研泰州市区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在项目现场,朱立凡表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精神,坚持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不遗余力加快学校建设项目实施,为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泰州经验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探索了一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赞叹道。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将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我们期待,泰州的教育改革能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治理层面的最新样本和先行示范,创造幸福城市发展的奇迹。

(本文采访组成员:余慧娟、施久铭、魏倩;统稿:余慧娟、施久铭;文:魏倩)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17期,原题为《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党委政府优先优质发展教育的“泰州经验”》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