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新“医教、校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健康乡村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1-12-27 作者:遵义医科大学 来源:教育部网站

在教育部实施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以前,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还比较匮乏,2010年,贵州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1.04,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仅为0.59。为着力缓解这一现状,遵义医科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高校,于2010年开始培养定向全科医学生,10余年来,在教育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探索形成了“医教、校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扎根基层的健康乡村守护者,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人才活力。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

一是医教协同,下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先手棋。服务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人文、强临床、懂公卫、识中医”的培养目标,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要求有机融入,构建以基层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体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三养成”、促进理论-实践-人文的“三融合”、推动学校-医院-全科基地的“三协同”,同时,开展涵盖三甲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的“三级一中心”联动实习,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有效保证了定向医学生在基层能够“用得上”。

二是校地协同,扭住全科医学人才使用的牛鼻子。通过与政府联合调研,围绕学生“来自农村、服务家乡”意愿,提出“县域招生、属地就业”遵医模式,在贵州率先实施,保障学生“下得去”。其次,与政府协同提出激励办法,学生住培期间享受“单位人”待遇,基层服务期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工作后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等,保障学生“留得住”。同时实施黔医攀登计划,可在职攻读同等学力研究生,单位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等,保障学生“有发展”。

三是家校协同,铺就全科医学生励志助学的新路子。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实施长征精神“十个一工程”,开展感恩教育、契约精神教育、励志教育、优秀毕业生和最美乡村医生报告等。强化家校共育,成立全科医学圆梦成才基金,建立辅导员常态化联系家长机制,定期开展学生家访和慰问。同时,实施导师制,关爱学生成长。

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招收2147名学生,占全省培养总数的41%,700名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服务,其服务点覆盖了全省86%的县区市。更实现了毕业生100%履约、100%入编、100%落实待遇的“三个百分百”的好成绩。

目前,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乡镇卫生院的中坚力量,真正发挥了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16名同学担任乡镇卫生院正副院长职务,有力带动了乡镇卫生院发展。如首届毕业生李田书到凤冈县琊川镇中心卫生院的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为业务副院长,卫生院由2019年以门诊病人3万人次,住院病人全年不足1000人次,上升到2021年门诊4.3万人次、住院病人4500人次。乡亲们发现,自从镇上来了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很多过去乡镇治不了的病都能治,再也不用出远门到县、市医院来回跑,省了钱,减了痛,治了病。李田书说:“城里医生多,不缺我一个。乡亲们的健康,需要我守护。”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化和推广“医教、校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为基层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遵医力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