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章义和委员:加强课后服务资源的引进整合

发布时间:2022-03-04 作者:任朝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双减’政策强调,要大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学校课后服务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难以促进学生的高素质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义和说。

章义和调研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以往校内的课后服务不受重视,学校将其设置为习题课或自习课,“双减”后仍积习难改;二是校本资源不足,优质社会资源的利用渠道狭窄;三是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引进缺乏组织指导,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四是过度依赖本校学科教师资源,不仅增加了教师负担,还难以提升课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此,章义和认为,寻觅多元有效的服务资源,以加强课后服务的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成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

章义和建议,加强课后服务资源的引进整合,建立具备广泛适用性与培养专业性的校外资源服务体系。可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建设工作,同时制定资质标准,以防范风险。遴选的标准可因地制宜,但有几点必须强调:一是机构信誉是否良好,是否具备进校服务的经验与资金保障;二是机构是否具有充足的师资实施课后服务;三是机构的价格和收费方式是否合理;四是机构提供的教学方案、教辅课件内容和设施设备是否安全、科学、符合“双减”精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制定进校服务人员资质标准,所有进校服务人员信息应由机构向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机构进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价。

同时,教育部门要积极统筹优质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资源,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高质量在线学习资源,并建立在线学习管理制度。此外,还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内课后服务资源建设,尤其要充分利用少年宫、博物馆、少儿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场馆等优质资源。同时,建立以高校学生、社区志愿者为代表的课后服务义工团队,经过专门培训后将其纳入学校课后服务者团队,以缓解教师压力,保障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和持续性。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