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前全国最大规模的有组织集体性活动,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记者今天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获悉,为了答好今年这张特殊的考卷,全体考试人切实增强政治自觉,落实政治要求,扛起政治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落细落实落小各项准备工作;以“悠悠父母之心”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
强化组考防疫,确保应考尽考
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高考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确保“不因疫情影响高考、不因高考引发疫情”?
“我们把组考防疫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指导各地结合本地疫情防控要求,严密细致、快速有效做好各项防疫组考准备工作,分类备足考点考场,加强考前人员管理,加强考务培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全国共设常规考点7753个、常规考场33万个,并指导各地根据情况增设备用考点、备用考场。针对涉疫不同类型考生,及时安排“医院考场”“隔离点考场”“重置考点”等,保障考生应考尽考。今年北京、辽宁、四川为12名阳性考生在方舱医院提供考试服务;全国为120名集中隔离考生安排了隔离点考场,为700余名处于封管控区域考生安排了重置考点考场。记者注意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直到5月下旬还有一部分考生滞留在外省。对此,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指导各地精准摸排人数、精准掌握情况、精准制定方案,全程动态管理,“一对一” “点对点”与滞留考生联系,对于确实存在困难的,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帮助考生按时返回。
强化部门协同,确保一体作战
高考考务工作繁重艰巨,运维系统高度复杂。据了解,教育部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考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优势,一体周密布局,一体整合资源,一体运用力量,切实强化统筹协调。
一是会同卫健部门进一步完善防疫组考方案,梳理19个关键环节,提出77条应对举措,覆盖了组考全流程。
二是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深入开展“优化考点周边交通保障”“净化涉考网络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会同工信部门加强考点周边电磁环境的治理,重点打击利用手机等无线电设备实施考试作弊的违法行为。
四是会同宣传部门做好权威发布政策解读,大力宣传维护高考公平的具体举措以及各地服务考生的暖心举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强化安全管控,确保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和安全是高考工作的生命线。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加强试题试卷命制、印刷、运送、保管、分发、回收等考试各环节全流程监督检查,一岗多控、人技联防,做到全程有监控、随时有人盯、互相能监督、事后能追溯。针对5G手机作弊等新情况,该负责人表示,今年高考严格考生入场检查和考场监考,推行手机集中管理,保障屏蔽设备正常运行,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种手段,努力做到手机带不进、藏不住、用不了、传不出。例如,山东、吉林在入场时设置安检门,实现无声入场。针对替考行为,河南等多个省份实行“指纹证件人脸三对照”,加强身份验证。
强化精细服务,确保安心暖心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共1193万人。据了解,今年组考工作强调做好入场保障,针对查验各类健康信息可能出现扎堆、聚集的情况,指导各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核验效率。浙江实行准考证、健康码、行程码、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体温“六码合一”,一次通过。
“今年,我们为5个省的8名盲人考生单独命制盲文试卷,全国考试战线为1万余名各级各类残障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和帮助。”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入场时健康信息异常的考生,将采用多次体温检测、快速核验及补办等救济措施,先安排考生在备用隔离考场保证考试,考试结束再根据卫健部门指导做分类处置。
强化应急处突,确保稳妥有力
前不久,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为确保考生生命安全,当地将宝兴县考点平移至天全县备用考点,今天上午418名考生顺利开考。此外,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近期遭遇强降雨,局地形成洪涝灾害,对考生出行造成影响,指导各地提前应对,今天上午语文科目正常开考。“我们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指导。针对考试中突发疫情,指导各地密切配合卫健部门,尽可能确保考生完成本场考试,并做好考生、试卷的后续转运处置。升级国家教育考试数字化指挥平台,将灾害预报预警等信息与考点考场数据库进行关联,打造实时动态的战时管理平台。成立应急突击队,为应对考试期间突发事件,考试院组织骨干力量,成立3支应急突击队24小时待命,做好随时奔赴一线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高众)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