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时代向前 教育腾飞——“组团式”援藏助力西藏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2-06-10 作者:西藏自治区教育受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2019年5月,教育部、中组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新一轮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纳入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计划统一管理。如何让手握教学经验、怀揣援藏理想的17个对口支援省(市)的400名优秀教育人才,尽“我之所能”,援“西藏所需”,是“组团式”援藏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坚持“三个突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辽阔的雪域高原上,17个对口支援省(市)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以下简称“各援藏工作队”)恪守新时代援藏精神,坚持突出立德树人、两个融合、共建共享,为西藏基础教育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基调。

突出立德树人。各援藏工作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德育工作理念,即“一条主线、两个阵地、三支队伍、四个品牌、五项措施”,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先后组织了“云上书香·心手相连”“端午粽飘香·朋友心相连”“我爱我家·我爱中华”等系列交流活动,一封封温暖的信件搭起了京藏两地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京藏友谊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团结之花。

2021年,河北、陕西、吉林等省(市)援藏工作队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为契机,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持续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提升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信念。

突出两个融合。各援藏工作队将“促进教育援藏团队与受援学校团队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援藏团队内部深度融合”作为援藏工作的基础,与受援学校管理团队积极配合,细化分工合作,通过开展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教研、支部学习等方式,与当地师生结下了深情厚谊。在连续两年开展的西藏自治区“两融杯”教育教学成果交流及展示活动中,有42个获奖成果脱颖而出,有效激发了受援学校教师参与教研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突出共建共享。各援藏工作队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支援省(市)122所学校与西藏自治区134所学校结对,使西藏自治区学校在支援省(市)有了“靠山”,取得了良好效果。

山东省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以受援学校为中心,延展组团帮扶半径,在西藏自治区率先成立日喀则齐鲁教育集团,吸纳了12所成员学校,推动了“组团式”教育援藏向“集团化办学”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百校手拉手”活动,促成受援学校与山东省19所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组织日喀则市80多名教育干部和教师、120名学生赴山东省考察学习;每年组织齐鲁名师、特级教师赴受援学校送教送研,邀请“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为日喀则市各级学校200多名思政课教师授课,一系列举措为受援学校发展传输着不竭的援助力量。

注重“三个引领”,促进受援学校内涵发展

按照“合理、可实现、可持续、可评价”的总要求,以“省市包校、结对共建”为基本措施,各援藏工作队注重发挥理念、教研、名师的引领作用,为西藏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注重理念引领。各援藏工作队将内地先进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给受援学校,帮助受援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着力提升受援学校管理水平;制定了援藏三年规划及年度工作推进计划,建立了目标工作台账,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紧盯薄弱点,强化理科和实验教学,推动课堂模式由“优质课堂”向“深度课堂”转变。在新理念引领下,21所受援学校先后新增、调整、完善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326项,各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还辐射带动全区学校,使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注重教研引领。各援藏工作队充分挖掘优质资源、发挥援藏教师作用,坚持目标引领、完善制度、教研立校,共计160批1404人次参与送教下乡等送教送培活动;共邀请134批730名专家名师进藏送教(培),受益教师5万余人次;组织83批4156人次利用寒暑假参与短期培训。“送教下乡”“送培下乡”“蹲点式”指导等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援藏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受援地和受援学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升。

湖北省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五个一”,即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月一次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校内、校间),每半学期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考试、考试质量分析),每学期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教案),每学年一次学生评教活动。为受援学校健全完善教学教研制度提供了实际帮助,也为受援学校今后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打开了探索思路。

注重名师引领。各援藏工作队利用“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京藏宏志班”“影子校长”等援藏教育品牌57个。福建省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组织开展名师大讲堂、名师视导活动,组建“援藏名师工作室”,为受援学校诊断教学问题,培训教师2000余人;组织福建省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一级达标高中的校长、书记先后在昌都市、县的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40余场次,受益学校15所,受益教师3000余人。

各受援学校在援藏工作队的指导下成立名师工作坊,发挥名师“传帮带”影响力,确立学校种子教师队伍,为学校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夯实基础。名师工作坊的教师和种子教师作为领头雁,不断锤炼自身教学本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资源共享,促进了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做到“三个聚焦”,全面增强教师“造血”功能

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聚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做到“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形成了新时代教育援藏工作品牌。

聚焦课堂教学。各援藏工作队通过集中开设推门课、示范课、公开课,实施“青蓝工程”“种子计划”,促成援藏教师与本地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深度交流,共同成长。援藏教师传播先进教学理念,手把手地帮助受援学校教师提升理念,查找问题,改进方法,拓展视野;援藏教师通过与当地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当地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方面不断转变思想,提升能力。

上海市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从课程计划、实施、开发、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建设,在西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优秀课程思想,为受援学校划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构建了以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框架,形成了“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维课程体系。

陕西省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连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签订帮扶协议、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帮扶活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多种类型课程,有力促进了受援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聚焦信息技术。各援藏工作队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打破地域深度互动障碍,加快推进受援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区域内外学校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异地授课、师资培训、教学交流等活动,通过开展优质课、直播课、远程网络教学辐射县乡学校,共搭建19个资源共享平台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集中备课、听评议课等教学教研活动5106场,创新优化教学方法215项,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触屏可得”,形成了交流共建的长效机制。

21所受援学校充分发挥旗帜和标杆作用,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之“西藏教育珠峰旗云”计划为引领,以“全国一盘棋、教育整体性、区域一体化”为理念,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培训、统一使用的布局,实现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建模,形成数字化校园标准,为构建智慧校园、打造智慧课堂、培养智慧师生、促进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集体力量。

聚焦教师培训。援藏教师团队和受援学校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专业结对、学科帮扶等结对活动,援藏教师通过与当地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三年来,各省(市)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深化“团队带团队、名师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模式,以“一对一”“一对多”方式组织师徒结对和结对帮带1129对,其中,800多人次获得过各级各类荣誉。同时,西藏自治区先后选派679名本地教育人才赴对口支援省(市)学校跟岗培训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承训省市精心制定研修计划和培训制度,为培训学员指定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或省市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为跟岗导师,注重学员学以致用、返岗后发挥作用;导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亲身指导,帮扶学员,着力提升学员管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增强“造血”能力,初步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地骨干教师队伍。

下一步,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升育人成效为目标,不断巩固提升教育援藏成果,进一步打造教师培训基地、学科建设基地,带动西藏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不断开创对口教育援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谱写新的教育发展篇章。

【执笔人陈燕华系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校)管理中心干部,张立文系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校)管理中心副教授】(《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5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