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甘肃定西:“双减”落实处 校园显活力

发布时间:2022-07-18 作者:尹晓军 孟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室里,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做作业;动画室里,学生自行设计花山岩画的故事,再用剪纸展示出来;茶艺室里,学生换上中式服装,进行烫壶、置茶、温杯;烘焙课上,学生打蛋液、筛面粉、搓面团,一步步学习制作传统酥饼……

这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场景,也是全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定西市各中小学校围绕作业管理、提升质量、课后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创新形式,全面推动“双减”落地见效,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激发了教育活力。

提升作业效能,课业负担减下来

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在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小学的一节《找春天》课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美景,并对自己画的春天进行简单介绍,孩子们争相展示“春天”,当堂完成了作业。

“这样的作业形式,告别了机械的抄写和默写,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绘画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杨希娟说,学校还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实践性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有效提升了作业效能。

同样,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愉快作业模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该校作业实行单学科“快作业”和跨学科“慢作业”两种模式,“快作业”少而精,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改;“慢作业”有趣味,培养合作、探索、科研和创造精神。

“现在,90%的孩子都能在校内老师辅导下完成家庭作业。放学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爱好特长,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练习,家长和孩子都高兴。”该校三年级(1)班班主任赵艳虹说。

作业少了,课业负担轻了,学生可以腾出时间来做喜欢的事,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定西市全面推广的“1+X”分层作业设计,让作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实现“质”的巩固、帮扶和提升,成了助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动力泵、加油站。

聚焦提质增效,高效课堂有“奇招”

语文课突破教材增加文章阅读,并打通课内外阅读;数学课堂中自学、展示、检测环节一样不少;音乐课学生通过聆听、律动感受自主学唱歌曲、表现歌曲、创编歌曲……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这是陇西县城关第一小学探索高效课堂的生动展示。

为提高课堂效率,陇西县巩昌中学积极整合教师资源,构建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于一体的“合作、创新、反思”新备课模式。“‘双减’的关键和核心是提质增效,就是要解决‘教得巧’和‘学得好’等问题。”该校校长杨长兵说,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各学科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对共案进行“标、增、改、调、删”并形成个案,保证了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

“双减”以来,定西聚焦提质增效、优化课堂教学,深入实施中小学“向45分钟要质量”专项行动,并按照“一县一案”“一校一策”开展优质课评选、教学评价诊断、校本教研等活动,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现如今,各校课堂质量不断攀升,确保了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校园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和新变化。

与此同时,全市还通过“强校+弱校”“城镇+农村”模式,组建104个义务教育集团强基赋能,城乡学校教学、教研和活动同步迈进,促进了区域内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教育集团从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教师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交流互动,促进了薄弱校教师专业成长、内涵发展和质量整体提升。”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副校长田生俭说。

创新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每周一下午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周二师生同读,周三特长拓展,周四、周五学科能力提升辅导……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开展的特色课后服务模式精彩纷呈、活力无限,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该校校长张九生介绍,学校还开设了器乐、球类、书法、绘画等38大类57项特长拓展课程,以走班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从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有美术老师专门辅导,孩子国画进步很明显。更让我高兴的是,现在孩子变得更加自信阳光,我打心底里高兴。”文庙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杨静说。

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双减”落地以来,定西市全面推行“5+2”模式,各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和城乡差异,推出五育并举辐射培养N种兴趣的“5+N”或3天常规辅导加2天社团活动的“3+2”或4天常规辅导加1天社团活动“4+1”课后服务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鼓励各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办学品位的同时,在课后延时服务上下足‘绣花功夫’,有效保证课后服务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视野,提升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孩子们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定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安花说。

截至目前,定西78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了课后服务全覆盖,全市27.97万名中小学生和2.4万名教师参与率均达到了100%。(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孟杰)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