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评促建 稳步提升全省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发布时间:2022-09-15 作者:张建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综合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作业治理问题已然成为青少年学业负担的关键要因,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治理作业问题迫在眉睫。在社会舆论不断热议作业问题的背景下,教育部专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均强调加强作业的设计与管理。因此,聚焦“双减”政策,严格落实《意见》《通知》等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和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建设,正成为考量义务教育学校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

经过“双减”政策实施后一年来的积极探索,青海省各地中小学涌现出了大量作业改革创新案例,在作业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及时总结作业创新成果、加强教师跨区域交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整体提升全省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切实推进作业减负提质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意见》《通知》精神,青海省教育厅结合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需要,于2022年4至6月举办了全省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大赛。全省两市6州和9个省属单位约727所学校、近4.5万名中小学教师参赛,参赛作品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共计约1.3万件,评选出省级优秀作品1540项,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锚定作业设计价值导向,以作业改革落实新时代育人目标

在“双减”政策下,要想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学生,关键问题之一是要解决作业设计的价值导向问题。明确作业设计原则,设计多类型、适切性作业,是解决价值导向、增强作业育人功能的核心要义。

一是合理进行作业设计。2022年,青海省作业设计大赛聚焦“双减”政策,以“坚持立德树人、基于课程标准、正确定位作业功能、落实作业设计的实效性、作业难度和时间适宜”为基本要求,以“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及教师设计能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宗旨,鼓励教师提交书面作业或活动与实践类作品,作品内容可以按课或单元或项目来设计作业,进而实现“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激发教师作业创新积极性,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汇聚推广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带动全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大目标。

二是加大开放力度。此次大赛面向全省所有中小学在岗教师(包括民办教师)、教研员开放,激发广大教师研究、创新作业设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充分兼顾学段、学科和地区差异,鼓励更多教师参赛,大赛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同时,针对各市(州)以及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青海师范大学基教处、青海大学附属中学等,进行差异化、分学段、分学科的参赛作品推荐名额分配,以保证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都有机会呈现,使广大教师皆有机会与同行分享自己的作业改革创新成果,引导带动广大教师更新作业设计理念,提升作业设计能力。

三是注重价值引领。以大赛为契机,发现、汇聚、沉淀具有青海特色、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优秀案例,梳理、总结、分析作业创新先进经验。通过将优质作品集册发放、搭建线上平台共享等方式,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青海省作业治理经典案例与先进经验,推动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作业设计的创新与监控机制,以多元评价赋能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通知》明确指出,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作业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作业治理过程中务必关注的核心环节。

明确评价指标与标准。为明确作业改革创新方向,大赛发布了“育人导向、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素材真实;贴近生活、富有趣味;开放设计、凸现典型;容量适当、难度适宜;设置分层、个性多元;学科融合、综合拓展;引导探究、合作创新;素养为本、发展思维;及时反馈、以评促学”十项《作业评选标准》,加大“智慧作业”及针对性、个性化、生本化作业设计创新与监控机制创新力度。

规范评审程序。大赛安排了分别由县(区)教育部门、市(州)教育局和省教育厅负责的初评、复评、终评三级评审程序,并专门成立了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中心以及省电教馆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市州教育局领导以及上海、浙江等省外教研专家为成员的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本次大赛积极引入浙江、上海的中小学作业改革创新经验和作业设计优秀成果,为我省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凸显评审公正公平。此次大赛参赛作品共计约1.3万件,最终参加省级终评作品2529件。专家们经过为期一个月专业细致的评审,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从2529件作品中共评出个人(团体)小学特等奖80个、一等奖265个、二等奖268个,初中特等奖86个、一等奖218个、二等奖222个,高中特等奖58个、一等奖149个、二等奖153个,优秀组织奖6个,最佳人气奖35名。

大赛特色鲜明,以优秀作品彰显青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作业设计大赛整体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新课标引导作业设计,作业育人功能得到有效落实。如,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在这里长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积极收集和整理家乡的资料,并设计小导游学习卡,鼓励学生从小课堂走进大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在实践探究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依法行使权利”设计中,教师以闯关的形式,通过“慧眼识君巧预习—小试牛刀过基础—过关斩将提能力—群策群力做先锋”的作业环节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实现课堂向生活的延伸;同时“易错笔记归纳”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在作业完成、优化、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此外,部分作品的作业设计还渗透了跨学科理念,通过主题演讲、模拟法庭、绘画创作等方式建立各学科知识、能力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以满足学生的整体认知需要,提高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分析问题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激发作业创新动力,促进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如,在作业布置的个性化方面,以初中组数学特等奖《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其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因素,将班级学生动态分为多个层级,实现作业分层设计,从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同时,该作业设计注重学生思维锻炼,可以助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又如,在教学评的一致性方面,部分作品对作业评价作出新的尝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批改作业作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做法,努力尝试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师生共同设计星级评价表或针对性评价量表开展评价,引入成果展示(朗诵、视频拍摄、海报设计、课本剧等)、学习过程记录(实践调查表、研学报告等)等新型评价方式也成为本次大赛中一个亮点。

三是优秀作品汇聚与推广,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了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优化作品呈送和分类分学科评审等工作程序,大赛委托相关企业提供高质量作业资源、产品和技术支持,以及参赛作品设计等相关服务保障,专门为大赛开发了线上专题网站,将精选各学科部分特等奖作品结集成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公开展示发布,供学校、教师借鉴使用。此外,为了让全省更多的教师看到这些参赛的作品,互相学习借鉴作业设计中的先进理念,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依托第三方开设投票平台,特别开展了线上投票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大赛,许多教师的作业设计创新理念得到了落实和检验,也让更多教师开阔眼界、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越来越多的作业创新实践将在全省中小学校开花结果,推动青海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强化优秀作业价值引领,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是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实效的关键。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为推广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扎实推进青海省“双减”政策落细落实奠定了重要基础,还有力激发了学校、教师研究作业设计的积极性,引领教师灵活运用先进理念,规范、科学、有效设计作业,使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青海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作业设计应更加突出学科特性,重视学生的体验;进一步加强地域特色挖掘,凸显与地域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等。

下一步,省教研中心将聚焦本次大赛,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作业设计大赛专家点评,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提升青海省中小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水平。

(作者张建国,系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9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