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构建“一核两通三圈六目”的协同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2-10-24 作者:焦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天津市教委、和平区教育局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以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天津市四平东道小学在“双减”政策推动下,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开发家长学校课程,拓展育人途径,健全运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

提升高度:以“一核”为宗旨做好顶层设计

在全国第一个家庭教育宣传周开始之前,四平东道小学率先成立了“校家社协同育人联盟暨天津市首家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站”。工作站将校家社作为教育集合圈,不仅统筹了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还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学校的主导地位,明晰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能、权责,从而更精准地实现协同育人目的。

学校将联盟作为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并确立了“一核”的育人宗旨,即在党组织领导下,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平等互助互动的教育共同体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家社协同育人联盟以“同体同力、守望成长”作为共育理念,“同体”突出的是校家社在教育思想上的统一;“同力”强调的是校家社在教育行为上的一致;“守望”是对美好事物和人的守候和期望;“成长”是让学生拥有金色童年、金色未来。

作为学校“金色童年、金色未来”教育品牌的概念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联盟的标志用雨露、土壤和阳光分别代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用五个向日葵的花瓣代表“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体现了协同育人的理念。

学校高度重视机制建设,构建了协同育人组织机构框架,科学地为协同育人工作绘制发展蓝图。发展蓝图依托家庭教育,以“一核”为宗旨做好顶层设计,以制度保障体系作为根基。金葵家庭教育工作站作为支撑体系,以六“目”作为六个“抓手”,联动家庭与社会,负责指导规划、组织管理各项工作。协同育人联盟由各方代表共同拟定《四平东道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章程》《金葵家庭教育工作站制度》《金种子课程优秀学员评选流程》《家长志工选拔标准及工作职责》等制度章程,清晰地界定了相关职责及工作流程,为学校协同育人工作长久良性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延伸长度:以“两通”为纽带明确方向

“两通”即打通家校共育和校社联动两条通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打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两条通道,有利于帮助校家社建立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形成校家社共同参与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指导家庭,家庭服务学校并延伸学校教育,社会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资源补充、政策保障和物质资助等支持。学校打破教育的围墙,依托家庭教育借力社会教育,实现校家社之间互通互动互助互补,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同体同力的具体行动,构建理念上趋同、行动上一致、内容上聚焦、形式上开放、过程上协同、成果上凸显的育人新生态。

挖掘深度:以“三圈”为路径协同推进

“三圈”即学校教育圈、家庭教育圈和社会教育圈,“三圈”相互交叠又各有边界。

深耕学校教育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建章立制为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保障;申报课题引领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金葵家庭教育工作站”策划家校共育工作;启动“校内金种子家庭教育讲师计划”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组织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全员家访”工作,实现家校长效实效沟通;开通“金葵姐姐信箱”“家校沟通邮箱”“校长热线”等渠道,实现家校零距离沟通……此外,学校还开辟了3个家庭教育专室,即家长与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沟通与咨询的倾心屋、开展家长活动与培训的育心厅、推进协同育人研究工作的润心室。每一间功能室各自发挥着不同的教育职能,为推动学校育人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赋能家庭教育圈,让家庭教育科学且专业。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学校应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办“家长同学院”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提供阵地;开发“金种子家庭课程”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建立“优秀家长学员”评价机制激励家长参与学习;打造“家长志工”队伍,凝聚家长骨干力量;举办共育活动,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组织“家长问道沙龙”,共享优秀家庭教育经验;开展“金葵好家风”,弘扬优秀家风家教;使用“金种子漂流日记”,让家庭教育学习成果流动起来……

拓展社会教育圈,让社会教育有效服务育人工作。学校吸纳和引进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俱合作、校体合作等方式,让专业机构走进学校;通过开发专业场馆、红色教育基地延伸学校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实践体验真实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新时代协同育人工作要树立有机互融的协同育人理念,要建立多元互动的协同育人队伍,搭建聚合互联的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学校教育圈、家庭教育圈和社会教育圈构建立体互通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稳步开展。

拓展广度:以“六目”为路径多措并举

学校注重纲举目张、多措并举落实共育工作,以“六目”作为具体路径。“六目”分别指在学校层面设立家长同学院和家校活动部;家庭层面设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志工队;社会层面设立专家讲师团和顾问共建群。

家长同学院,家长学习园。家长同学院既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的地方,也是家长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乐园。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家长和孩子都是同学。同学院通过线上智慧云课和线下专家讲堂指导家庭教育,以金种子家庭课程为主要内容。金种子课程携带着教育进步、家长成长、未来发展的诸多基因,在学校的视频号、公众号、智慧校园三线同步上线,每学期首场课程均由校长进行开班讲话。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学校推出了家庭教育专家曹瑞教授系列微课,反馈良好。为了更好地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学校采用了“集卡换证”家长学习积分制。家长学习分为播种、施肥、结果等阶段,不但寓意种子成长,也体现了家庭教育是孕育生命呵护成长的过程。家长参与线上学习,通过写留言谈感受、班级圈晒笔记的方式留下坚实的学习脚印,集齐8张听课卡即可获得同学院“结业证”和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颁发的年度“家长合格证”。学校还会为孩子颁发证书,家长学习孩子领奖的形式让家长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明确的考勤、奖励制度,扎实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家校活动部,亲子活动场。学校将活动与家庭教育指导融合在一起,促进教育合力形成。“亲子乐翻天,运动无极限”“亲子园艺,向阳生长”“体验农耕乐,悦享亲子情”等活动也帮助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结合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和天津市第一届家庭教育月活动,学校举办了第一届“金葵家庭教育月”,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亲子六爱”为主线,组织开展了“爱的时光机”父母童年体验、“爱的复制粘贴”亲子跨时空同框、“爱的‘伽’法”亲子瑜伽、“我爱我家”绘画展、“爱的秘籍”家庭教育微剧场等亲子活动,深化家庭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家长委员会,家校核心团队。家委会由校级、年级、班级家委组成,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保持一定比例的党员家长占比,切实把好“政治关”“导向关”。家长委员任期一年,采取班级集中动员、家长自愿报名、班级—年级—学校民主选举的方式,把政治素质高、愿意参与学校工作、具备较高威望和相应工作能力的家长选聘到家委会中。家长委员听取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总结,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家委会还帮助化解学生、家长遇到的困难,积极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工作,成为推动学校开放管理的重要力量。

家长志工队,骨干服务力量。家长志工队集聚有热情、有时间、有专长的家长为学生健康成长、职业规划、汲取多元文化提供更多支持。志工队按照志愿服务、课程送教和参政议事的职能进行划分,他们的工作内容既有稳定性也有流动性。家长们虽然责任不同,但是合力育人的初心一致。

专家讲师团,专业指导师资。专家讲师团不仅有市区乃至全国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外聘专家,还包括学校内有家庭教育经验的骨干教师。专家们作为资深顾问,聚焦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校内外教育等热点问题,指导学校、家庭开展育人工作。校内骨干教师则从教育一线出发,直面学生的教育问题,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开展家庭教育,为家长们提供实时、便捷的指导。

为了帮助家长走上科学育儿的快车道,学校的家庭教育讲师在专家的指导下,精心打造了学校大型原创家庭教育电视剧《葵爸葵妈》。电视剧以“教育问题—剖析原因—解决办法”的脉络串联,通过对真实生活场景的艺术加工,让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鲜活。每集电视剧片尾还辅以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讲解,进一步为家长明示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电视剧一共72集,涉及了亲子关系、朋辈群体、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唤醒了家长们的觉察习惯。

顾问共建群,社会资源库。共建群集聚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提供优质平台,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快速走上科学育儿之路。学校联合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联合和平区城管委在学校围墙外规划了“金葵种植园”,为学生学农劳动实践提供了基地;与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合作,开展面向孩子和家长的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与天津电视台、电台《成长不烦恼》等栏目合作,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辐射社会;与天津市安定医院合作,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设心理问题就诊绿色通道,为孩子心理评估与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专业助力;与天津市青年宫合作,为学生开辟课余时间特长培养阵地;与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合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多向互动。

“一核两通三圈六目”的协同育人模式创造性地开展了协同育人特色工作,全方位展现了学校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深度思考和扎实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联盟和学校金葵家庭教育工作站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校家社的相互联系,明确协调共育的责任与使命。期待未来层层联动,共同打造有温度的学校教育、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有意义的社会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作者焦茹,系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校长)(《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0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