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21 作者:葛道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高等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更加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协同融合等,实现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基础工程和核心保障。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推动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立足当下、赢得未来的国之重器。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更加强调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灵魂,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各地党委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各高校要深入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着力打造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的三级党组织贯通体系,推动党群一体化建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落实党的领导的强大合力,确保所有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更加强调优先发展是战略定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在党和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定位。教育优先发展自然包含高等教育优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系统观点,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共同推进,强调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这表明了坚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观,是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强国的基础。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归根结底是人才,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总体来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特别是对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更多顶尖人才、创新人才,攻克更多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实现更多基础理论、重大理论的创新突破,努力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各地在总体布局上进一步做好高等教育的统筹规划,把高等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给予优先保障,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争创一流,形成结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

更加强调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相统一,坚持“五育”并举和学思行结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员育人为主体维度,以全程育人为时间维度,以全方位育人为空间维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高校来说,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以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进一步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高等教育系统的自觉追求。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五史”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宗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立场首先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遵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要求,就必须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要注重评价高校的办学水平,更要关注人民满意度,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更加强调高质量是发展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这尤其需要强化一流大学与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发挥更大作用,争当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要以一流水平和质量为目标,着力推进一流大学群体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体系,形成高原敦实、高峰迭起的高等教育建设新格局,努力以高质量高等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更加强调协同融合是重要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明确了重要路径。协同融合既是思维方式的创新,也是发展路径的创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必须更加重视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通过“双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教协同机制发挥得更好,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完善产教协同和科教融合的育人机制,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推动高校将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科研平台有效转化为育人平台,将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

更加强调学科建设是关键环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学科建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学科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其竞争力与创新力主要依托优势与特色学科。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在学科上花大力气、做好文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学科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高校的贡献。

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是动力源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综合改革是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事业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创新。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就是解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综合改革既能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又能体现出政府层面“放管服”改革。

更加强调人才队伍是基础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和集聚人才的“蓄水池”,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伟大实践中勇当排头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方面,高校要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个层次的一流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就要求高校要成为高层次人才引育高地,全方位推进教育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积极依托各种平台引才聚才,大力实施高校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积极创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等。

更加强调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可以说,实施数字化战略是高等教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必然选择,也关系到能否为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转型的重要内容。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为我国乃至世界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求高校从教学模式、治理体系、教师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在推进智能化高等教育治理和服务方面,要加快统一的教育数据建设标准,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育数据的“一数一源”,并构建教育数据共享平台,充分释放教育数据效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对照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发展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葛道凯: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原载2022年第22期《中国高等教育》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