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庞丽娟代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教师人事制度

发布时间:2023-03-07 作者: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林焕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双减’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广大教师更加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家长与社会的普遍欢迎。”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对此予以积极评价,“双减”,特别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优化教师人事制度,也成为她今年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调研中普遍感受到,教师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更加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不少校长、教师反映,一线教师短缺问题凸显,教师在校工作时间普遍延长,工作强度明显增大,专业发展、心理和兼顾家庭等面临较大压力。”庞丽娟指出,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应对实施“双减”后教师队伍面临的新挑战和更多付出,予以高度关注,主动优化教师人事制度,以更加健全完善的薪酬待遇、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用人机制等,为“双减”政策的持续有效推进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因此,庞丽娟提出三方面建议:

第一,健全薪酬待遇制度,保障“双减”后教师待遇。一是指导各地抓紧研制出台配套的薪酬待遇保障政策举措,规定向教师发放适宜并具有一定激励性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以彰显对教师劳动、付出的尊重。二是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以财政投入为主,专项用于保障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和相关人员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在尚未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课后服务专项经费,保障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待遇。三是健全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优化绩效工资方案。

第二,完善考核评价与职称评审等制度,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一是应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察教师在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方面的努力与成效,将教育教学质量、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分层与个性化作业设计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体现“双减”核心要义的多方面能力与绩效纳入指标体系。二是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将职称评定与考核评价结果密切挂钩。“双减”背景下的教师职称评审应更加聚焦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双减”、课后服务工作中贡献突出的教师,增强教师职称评定的激励性。三是围绕“双减”实施中的表现与贡献情况,健全评优评先制度。在已有的各类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在“双减”政策下表现突出的教师。

第三,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多元有效扩充师资力量。一是积极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层级。依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考虑生师比与班师比,及时、适当核定增加教师编制,特别是要提升教师编制及其管理的统筹层级,由现有的区县为主提升为市级统筹,即由市级政府对市域内教师编制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动态调整,充分盘活市域内编制资源。二是创新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并统筹使用各类用人方式。通过返聘方式聘请有丰富教育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特别是科技类、文体类、艺术类等退休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合法规范地聘用校外机构的专业人员,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借鉴一些地区有益经验,充分用好“五老”资源助力课后服务和教育活动开展。还可积极用好多类具备优秀素养和资质的专业人员,包括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优秀运动员、优秀志愿者等,为学生开展艺术、科技、体育、综合实践等课后服务提供指导。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