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0-16 作者:沈悦青 刘继安 章俊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建设的中国特色现代书院主要有内嵌型书院、融合型书院、平台型书院三类。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在高校层面应明确书院定位、内涵和职能,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书院管理制度创新,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为中心深化书院制内涵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科教融汇

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是我国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新探索,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有力举措。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本文系统梳理我国高校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力求为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有助于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注重“浸润”“熏陶”“养成”“熏染”“培育”,有助于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大学教育本质,构建融通式教育体系。

1.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书院是大学内部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现代书院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探索和生活空间,提供高频度、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和朋辈支持机会,营造浸润式、沉浸式的全过程育人环境。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言,现代书院制是一项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涉及管理模式、制度设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彰显大学教育本质

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好奇心强、探究意识强、创新潜力大的重要阶段,其成长发展迫切需要大师引领和朋辈示范。现代书院制创设师生、生生共同学习、辩论、交流、生活的空间,将学生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了大学教育的本质。

3.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构建融通式教育体系

未来知识体系由物质科学、数据科学、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四大知识结构群构成,知识的宽度、广度大为拓展,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不再是单一向度的,而是要综合考量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需要拥有宽广的视野,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塑造健全的人格。现代书院制能够承载这些要求,打破学科壁垒、深化交叉融合,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系统性变革,构建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融通式教育体系。

加快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建设步伐,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校加快书院制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书院目标定位和管理模式,可将目前高校的现代书院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内嵌型书院,主要指隶属于单个学院、依托专业设立的书院,将书院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学科资源和书院资源的高度融合。例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鹿鸣书院,开设“鹿鸣书院强基班”,专门在学院教师实验室附近创设公共学习活动空间,便于不同专业学生开展课堂以外的学术活动。

二是融合型书院,主要指“荣誉学院+书院”一体化书院,其中,荣誉学院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唯一中心任务,由专业学院提供师资、课程等育人资源,书院实施融通式教育、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和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建设致远书院,开辟专门物理空间,将学生宿舍楼、书院大楼等一贯建设,实现师生共住共学共研,构建“学术伙伴式”师生共同体。

三是平台型书院,主要指由学校职能部门统筹建设的校级书院管理平台,汇聚相关学院优秀学生,提供第一课堂以外的科研实践、师生学术研讨、跨学科学习机会。例如,四川大学玉章书院依托教务处协调全校资源,联合学院实施“驻院导师制”,营造全天候的导师言传身教浸润环境。

当前,现代书院制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现代书院制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清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有些高校将“书院”等同于“荣誉学院”;也有些高校将“书院”和“学院”分开定义和建设。前者侧重于建设融学院和书院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书院,但对现代书院内涵挖掘不够。后者对现代书院的定位侧重于学生管理、学生宿舍教育或第二课堂,缺乏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衔接与融合。

现代书院制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书院本质上是实现全人教育理念的师生共同体,书院承载的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导师制落实、学生管理等工作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目前,现代书院还没有完全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充分激发个体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制度。

现代书院制的教育内涵有待进一步丰富。书院制是重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环境文化的系统工程,能够拓展拔尖创新人才学习的维度和时空,但部分高校书院建设存在重硬件、轻内涵的问题,尚未充分挖掘和发挥书院独特的育人优势,在导师制、学生自我管理、第二课堂等方面缺乏系统设计和资源充分供给,对学生学习体验和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以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推进拔尖人才培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在国家层面,可以制定和出台拔尖人才培养书院制建设的具体意见,为现代书院制建设提供明确指导。在学校层面,应结合整体发展规划和拔尖人才培养要求,将现代书院制建设充分融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

1.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现代书院制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被赋予新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和文化内涵。深入推进现代书院制建设,要明确书院定位,将书院建设成为集教学、学习、科研、生活于一体的全人教育平台,真正实现师生互融和学科交融,而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平台。

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加强对现代书院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强化统筹谋划,以科学的顶层设计推动现代书院制发展,适时出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书院制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为高校提供有效指引和根本遵循。

2.形成全校统筹、多元发展的大学书院生态

书院制改革与大类招生、导师制、学分制甚至学校人事制度等都有着密切联系。高校要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全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将现代书院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坚持系统谋划,充分发挥学校不同部门和院系优势,加强多方协同、整体联动,持续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制定专门的书院制建设方案,明确书院定位、目标和具体任务,建立健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同时充分考虑推行现代书院制所需的经费、人力等实际要求。

在实践探索中,由于政策、资源、办学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不同高校选择的书院制不尽相同,而且同一高校内部可能还存在多种形态的书院制。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探索建设一种或多种形态并存的书院,既可以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迭代创新,也可以建设新型书院,为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创造开放、交叉、创新的平台。

3.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管理制度创新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建设传统与现代融合、学生与教师互动、学习和科研交融的现代书院制,需要加强制度创新,形成激励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适合书院制运行、符合各方发展需要的制度,将高水平科研优势、产业优势真正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创新书院制管理模式,需要集全校之力构建书院、学院、科研平台和职能部门多元主体协同的育人体系。一方面,要凝聚共识,增强各方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感和主体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共建共享和沟通交流机制,整合内外部资源,为书院提供优质课程、科研实践机会等各类资源。

创新现代书院制的管理制度,要从教师聘任、激励和评价机制改革入手,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紧密联动。例如,推进师资联合聘用制度改革,通过双聘共享优秀人才和学术资源,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待遇、人事关系、职业晋升相关标准等,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教师能够安心担任书院导师,积极投入教学、潜心育人。此外,要树立导师典范和标杆,激发教师积极性,增强教师荣誉感,吸引更多教师加入导师队伍,投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4.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为中心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内涵建设

独立自主是个体从事科学研究和实现创新创造的必备品质,也是探索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前提,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现代书院制建设应以激发学生自主性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课程、师资、空间、文化等要素内涵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构建融通式课程体系。坚持通专融合、学科融通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对科学研究背景和知识发展脉络的探讨,以及对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训练,开设精品研讨课、高级研修课,强化科学思维训练,给予学生更加自由、充足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二是开展一年级新生教育。组建专门的一年级新生管理团队,从思政、教务、教师等不同维度支持新生发展,通过入学教育、学术讲座、新生研讨课、导师交流、课外活动、朋辈学习小组、科研初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创新创造的能力,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

三是实行全方位导师制。组建由学术大师、杰出学者、思政教师、校友、高年级学生、企业人员等不同类型群体构成的导师队伍,在学生学习、学术实践、论文写作、未来发展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建立师生、生生深度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支持导师入驻书院,每周安排时间接待学生来访,确保个性化指导和交流空间。实行宿舍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朋辈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建设书院活动空间。书院是学生在课堂以外开展非正式活动的场所,活动空间设计要以住学一体和促进交流为主旨,可以设置导师交流室、小型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咖啡讨论区、室外绿色生态区,满足学生自发研讨、自主学习的需求。要合理利用书院的文化要素和标识,陈列展现科学家精神、学生风采的照片、视频和作品,营造书院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书院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五是建立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建设突破时空限制的线上书院,汇聚不同基础学科的教育资源,组织跨学科、跨学校的师生交流活动。2021年,教育部推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线上书院),为全国77所高校288个拔尖计划2.0基地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学习生活社区。线上书院以主题活动周、科学活动月、“提问与猜想”活动、线上讨论班等为载体,与各校实体书院师生和活动积极互动。这是促进线上线下书院融合、创新现代书院制建设的一项有益探索。

六是支持学生共建书院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参与书院管理和自我管理,可以设立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讨论室,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微型学习共同体,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学习氛围。   

除上述共性要素,不同类型的书院在未来发展上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遵循不同的发展逻辑。内嵌型书院要积极拓展与不同专业学院的合作,构建书院与专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开展交叉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融合型书院要探索精准育人模式,重视个性化培养。持续发挥荣誉学院育人优势累积效应,持续构建双向共赢的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尽可能多地吸引专业学院的资源投入,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型书院要充分发挥学校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书院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分调动专业学院的资源,协调不同学院有组织地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讲座、师生见面、导师入驻等活动。设置专门的活动场地,增进跨学科交流和朋辈互助。

[本文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为中心的本科拔尖人才培养书院制建设研究”(20220005)(委托课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生态系统构建研究”(20222075)(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沈悦青、章俊良,上海交通大学;刘继安,中国科学院大学】

原载2023年第17期《中国高等教育》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