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龄教师政策作为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鼓励退休教师重返教育领域,充分发挥他们的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银龄教师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具体包括: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涵盖银龄教师的权益保护、职业发展等方面;通过建立专业发展平台,为银龄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支持网络,共同推动银龄教师政策发展。
关键词:银龄教师;中国式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银龄教师政策,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调动优秀退休教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积极性的关键措施,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高效利用庞大的退休教师资源,挖潜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课题。
我国银龄教师政策的背景与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老龄化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为了减轻这一现象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压力,不同国家与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如何高效利用退休人员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特别是在教育领域,重塑退休教师的职业价值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还为这些教师提供了继续服务社会的机会。比如,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已经推行了类似政策,鼓励退休教师重返教学岗位,借助他们深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种做法不仅延长了退休教师的职业生涯,还通过经验传承和教育创新,向年轻一代教师提供教育示范引领。这种国际化趋势凸显了充分利用在老龄化社会中依然充满活力的退休教师群体的重要性。
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家庭结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年人群体的社会参与和再利用成为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教育行业,有大批教师退休,如何不被充分利用,不仅造成了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还会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银龄教师政策应运而生,旨在通过重新引入那些富有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以缓解农村及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紧缺状况。
在早期阶段,银龄教师政策主要聚焦于那些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区域。以《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为例,该计划的实施范围覆盖了国家划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国家与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贫困民族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的困难团场等,特别强化了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在这些区域开展的试点项目中,退休教师得以重拾教鞭,为当地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积累了银龄教师政策推广的宝贵经验,也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湖南省部分农村地区为例,通过改善返聘教师的待遇,成功吸引了众多退休教师回归教学岗位。这一做法有效缓解了当地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然而,银龄教师政策在更广泛推广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政策执行时的区域差异、教师薪资待遇,以及返聘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等。[1]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由于能够提供更高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了大量优秀的退休教师;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资源有限,难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条件,导致银龄教师政策的效果欠佳。面对这些挑战,未来银龄教师政策的推广需要更多关注区域平衡、待遇公平以及职业发展机会,以确保政策能够在不同地区得到有效实施,从而更好地发挥退休教师的潜力,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
我国银龄教师政策的现实考量
银龄教师政策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创新,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这一政策逐渐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人口老龄化对教育资源配置带来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25%。这种人口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影响,更对教育领域的师资配备提出了挑战。大批教师的退休,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离去,一方面是这些退休教师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边远地区及民族地区缺乏优秀的师资。针对这一问题,银龄教师政策应运而生,通过返聘退休教师来缓解师资压力。然而,在执行中,如何恰当平衡退休教师的健康状况与教学需求,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退休教师的健康状况是否能够扛起教学重担、如何分配合适的教学任务等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除此之外,教师待遇、区域差异、职业发展机会以及继续教育的缺乏,也是银龄教师政策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同时,提高社会对银龄教师的认知和接受度亦是一大挑战。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对未来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优化,以确保银龄教师政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在银龄教师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教师薪酬待遇问题显得尤为关键。我国教师薪资通常与教龄和资质挂钩,而银龄教师作为再次聘用的教育者,其薪资标准的设定必须既公平又具有激励性,以鼓励他们为教育事业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尽管部分地区通过提升退休教师薪酬来吸引资深教育者,但财政吃紧的地区则面临提供竞争性薪酬的挑战,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龄教师政策的顺畅实施。文献研究表明,不充足的薪酬待遇可能削弱银龄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可能影响其教学质量。
而从区域差异的角度看,银龄教师政策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育资源在东部沿海与中西部间分布不均。在资金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学校能够提供更吸引人的薪酬和工作环境,从而更容易吸引退休教师回归教育岗位。反观中西部地区,由于财政预算有限,不仅难以实行银龄教师政策,还面临着退休教师人才流失的问题。这种不均衡的现状进一步加剧了全国范围内教育资源的不均,并限制了银龄教师政策效果的统一性。
其次,银龄教师的职业进步和持续教育机会也是政策成功实施的重要考量。尽管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知识更新和教学方法革新方面可能存在短板。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对于银龄教师而言,确保他们在再就业期间能接受结构化的继续教育,并通过职业发展项目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是实现银龄教师政策目标的关键。目前,政策在此方面的支持还不够充分,许多重新聘用的教师缺乏相应的继续教育机会,这无疑对他们的教学质量和职业成长带来了限制。
再次,参与模式的单一性成为银龄教师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挑战。当前,大多数银龄教师的参与模式主要集中在课外辅导、临时性教学任务或行政协助等较为边缘的岗位。这种单一性不仅限制了银龄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充分发挥,也使得他们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话语中相对边缘化。这种参与模式的局限性还可能导致银龄教师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全面体现,最终影响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和政策实施的长期效果。
银龄教师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银龄教师政策的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优化、财政支持加强、职业发展促进及社会宣传增强等多个层面入手。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当更加注重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在顶层设计方面,考虑到目前银龄教师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整体效果,政府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制定全国统一的政策标准与执行规范,以确保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落实。为此,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布、文化背景等,进行差异化的政策制定。[2]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更加注重银龄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以提升其教学质量;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可以更加注重银龄教师的待遇保障,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退休教师参与。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银龄教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也需要建立反馈机制,让银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反映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政策。
财政支持对于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考虑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经济条件通常较差,这些地区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待遇和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的退休教师参与银龄教师计划。由于财政限制,这些地区可能无法为银龄教师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或其他福利,这直接影响了政策在此类地区的实施效果。因此,为确保银龄教师政策能够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得到有效执行,并最终提升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未来的财政政策需要更多地倾斜于这些地区。这包括增加特别的资金拨款,用于提高银龄教师的待遇,例如提供签约奖金、住房补贴或继续教育的资金支持等。
强化银龄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持续教育支持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政策的长期有效性,通过对银龄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还能显著增强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直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职业发展支持框架显得尤为关键,这一框架应包括丰富的课程体系、人性化的继续教育平台,以及鼓励政策,促进银龄教师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创新教学的勇气。这样的支持体系不仅能够帮助银龄教师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还能够激发他们传递宝贵经验、推动教育创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推动银龄教师参与模式的多元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银龄教师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视角可以在更广泛的教育领域中得到应用。例如,他们可以参与课程设计、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为年轻教师提供指导,甚至可以成为教育决策过程中的顾问。此外,多元化的参与模式还可以促进银龄教师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形成知识共享和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支教模式也是未来可探讨的模式之一。
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银龄教师政策不仅响应了社会老龄化的挑战,更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创新应对的新气象。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老年人口的资源,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银龄教师政策通过延续退休教师的教育使命,既有效缓解了教育系统的师资压力,又为退休教师提供了展现价值的舞台,彰显了“老有所为”的社会理念。这一政策的持续优化与深化,依赖于对现实情况的精准把握与政策设计的不断创新。面对现实挑战,银龄教师政策需解决多重问题。一方面,随着队伍规模的扩大,如何确保银龄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学质量成为关键;另一方面,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迭代更新,银龄教师如何适应现代教学环境也是一大挑战。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支持,助力银龄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教育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同时,政策的实施还需关注区域平衡与公平,避免因地域差异导致的效果不均。
展望未来,银龄教师政策应在国家方针的指引下,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在顶层设计上,应强化对银龄教师的制度保障,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在实践层面,需探索多样化的银龄教师参与模式,如线上教学、支教等,以充分发挥其价值。此外,加强对银龄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银龄教师政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3]未来的发展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桑国元,温丽梅.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4(1).
[2]张聪.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保障机制[J].湖北社会科学,2023(11).
[3]蒲蕊.银龄教师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使命与治理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23(18).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吴绍芬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9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