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肖春龙:“90后”乡村“兔王”的10年逆袭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4 作者:黄星 林若野 段雨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翻开肖春龙的履历,一连串的荣誉记录着这位“90后”创业者的非凡历程。10年间,他带领福建春龙农牧从30万元起步,发展到年产值近4000万元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用30项专利技术改写了传统兔业养殖模式。

在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求学期间,肖春龙加入了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的“派尼尔”兔园创业项目。在那里,他从一名“学徒”干到了总经理,掌握了包括消毒、防疫、治疗在内的养殖技术,积累了经营经验。

2015年,当同学们都在忙着实习、找工作时,刚毕业的肖春龙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冠名的企业——福建春龙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尝试肉兔养殖。也是在这一年,他荣获了2015年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之后,他初创的30万元启动资金,除了申请的免息贷款,有一半是来自“创业之星标兵”的扶持金和该荣誉带来的“投资”。

“我是四川人,家乡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兔业第一省。在大学时,我和同学们做过调研,发现福建省居然是‘全国兔肉消费第二大省’,且闽北地方多视兔肉为温补佳品,福建的兔业市场十分广阔。”肖春龙说,他在福州郊区尝试“果园生态养兔”,让兔子自由打洞、吃天然草料,拒用抗生素,带来的结果是成本飙升,兔子培育周期长,不到5个月,企业资金链断裂。

回忆往昔,肖春龙感慨不已,这次失败让他最终决定调整思路,用标准化笼舍搭配部分生态放养重启创业,以规模化利润反哺理想。 

经营思路的转变加之各级政府部门的持续扶持,肖春龙得以“东山再起”。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养殖基地的兔子平均仅需3至4个月即可出栏,每只兔子的利润维持在20至30元左右,这使得他每月都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如今,走进春龙农牧的控制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温湿度、饲料投喂量等数据。“传统农业必须撕掉‘靠天吃饭’的标签!”采访中,肖春龙指着种兔舍中,由他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喂养设备介绍道。这些年,肖春龙陆续申请通过了“多层养殖食专用兔舍”“实验兔专用产仔箱”“宠物兔兔舍专用通风装置”等30项专利,惠及了许多与他一样的养兔户。

长久以来,肖春龙深知,真正的突破要靠科技创新。而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肖春龙与母校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企业提供场地和人员,设立专家工作站,高校教师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双方成立研发团队共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母校的资源覆盖农业系统各领域,为我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肖春龙说。

这种深度合作不仅让春龙农牧成长为市、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兔企,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目前,肖春龙的养殖基地已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300多户农户增收。“每一份荣誉,都时刻提醒我要反哺社会。”他说。

站在鸿尾乡政府支持的观光项目工地上,肖春龙展开了一幅更宏大的蓝图:依托乡村振兴示范企业的身份,将在政府规划的场地上打造集养殖、观光、研学于一体的“撸兔乐园”,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同时,计划在多个村建设养殖基地,扩大宠物兔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打造乡村振兴的“兔产业生态圈”。

“农业发展的答案不在实验室里,而在泥土和市场需求之间。”肖春龙笑着说道。10年间,这座融合了智能化、生态化、共富化理念的养殖基地,正在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的注脚。从“创业之星”到“兔业领军人”,肖春龙用10年时间证明: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服务“三农”的新起点。(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黄星 通讯员 林若野 段雨婷)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