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东北中心”成立大会暨“新教学·新技术·新评价——数智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坛”在沈阳师范大学举办。该中心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设立的首个分中心,旨在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助力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东北中心”揭牌
跨区域协同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新平台
在开幕式上,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杨松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沈阳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发展现状、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并重点介绍了教育学学科建设成效。她表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是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为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沈阳师范大学成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东北中心”,两校携手深入对接基础教育学校,构建教育部直属高师院校、省属高师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基础教育学校多方联动与跨区域协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新机制、新平台,有助于推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省一流学科建设、博士点建设,为辽宁乃至东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杨松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表示,该中心将重点围绕四大领域展开合作。一是科学研究,联合开展数智时代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基于“数课”智能分析报告的循证教研等课题;二是人才培养,深化师资交流与研究生培养联合指导,合作开展教研员、名校长与名师培训;三是知识建构,依托《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期刊推动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自主建构,共建中国课程学术话语体系;四是讲好故事,通过英文期刊《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书系《中国课程改革与学校创新》和“课堂话语分析国际联盟”等,推动中国教育经验国际化。同时,双方以东北中心为枢纽,链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网络国际中心(UNESCO-ICUA)等国际平台,赋能区域教育与全球对话。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致辞
圆桌论坛与学术报告聚焦教育改革核心议题
在圆桌论坛上,崔允漷教授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伟共同围绕“基于新课标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数智化赋能学校教学改革”主题,就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思政、课程发展规划、课程教学评价等具体问题,与参会的教师进修院校院(校)长、中小学校长代表进行了研讨交流。
专题学术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杨晓哲、周文叶3位教授分别围绕“新教学:用课程思维抓大统小”“数课:课堂智能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变革”主题做学术报告。崔允漷分析当前核心素养难落地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课程思维,并从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开展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两方面阐释实践路径;杨晓哲分享了课堂分析研究历程,提出了中国特色中小学课堂分析框架,并展示了数课智能系统的应用情况与实践案例。周文叶围绕新课程新评价的要求、新评价聚焦的问题以及新评价实施的重难点展开分析。
论坛期间,杨松与崔允漷共同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东北中心”揭牌;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赵礼强与杨晓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赵礼强,教育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张景学,以及来自辽宁省内外的高校学者、科研院所专家、教师进修院校院(校)长、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名师等600余人参加论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