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垸钦 张安迪 记者 陈朝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近日,西南石油大学“晋善晋美,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生党支部,深入山西革命老区,在吕梁、大同、长治、阳泉四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从吕梁晋绥边区到大同平型关,从长治太行山到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中斑驳的文物与鲜活的记忆共同编织出震撼人心的抗战历史。“这些土法制作的地雷,让我看到了革命先辈最纯粹的斗争精神。他们用最简陋的工具造出武器,用最朴素的智慧对抗敌人。”在参观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后,实践队队长张安迪感慨道。
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厅时,大家久久驻足在一双磨损斑驳、浸染着血痕的草鞋前,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年仅24岁的叶成焕烈士生命的最后印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实践队指导教师杨垸钦动容道:“正是过去无数双沾满泥土和鲜血的草鞋走出了民族独立的胜利道路。今天,我们更应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褪色的衣帽、磨穿的草鞋、泛黄的照片……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诉说着抗战岁月的烽火记忆,队伍以物为鉴,汲取精神力量,将吕梁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参观纪念馆、聆听讲解、采访调研、座谈交流、录制微党课……青年学子们以脚步丈量烽火岁月,用青春解码抗战精神。
“战士们攀爬火车、炸毁铁轨……”“1连被授予‘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称号,邓仕钧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活动中,师生们架起摄像机录制微党课,在示意图前、在专题展区前,面对镜头动情讲述正太铁路破袭战、血战磨河滩的抗战细节,将对英雄的崇敬融入创作。实践活动中,师生们通过实景体验、史料研读、人物访谈、影视创作等方式,深入挖掘抗战精神的内涵。
据悉,此次山西红色研学实践旨在深化抗战精神时代诠释,持续打造“红心向党”品牌实践活动。实践成果将通过“线上微党课展播+线下理论宣讲”多渠道辐射全校师生,赋能红色资源创新传播,用青年行动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