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浙江思考

发布时间:2025-07-29 作者:舒培冬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阅读更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核心引擎。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的开展。时隔两年,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简称《通知》),进一步为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指明了方向。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动全民阅读立法工作,是全国首个实现省市两级立法覆盖的省份,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阅读工作。近年来,通过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在全省构建起覆盖城乡、贯穿课内外、联动家校社的青少年阅读生态体系,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政策导向:从“广泛倡导”到“精准施策”

2023年发布的《实施方案》是一份基础框架性文件,提出了35年的行动目标,明确了读书行动的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和保障机制,是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的顶层设计。主要体现的是行动全面启动阶段的诉求,重点解决“为何读”“读什么”“如何读”等问题,强调激发兴趣、融入全民阅读。

2025年印发的《通知》则是一份深化落实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书香校园建设、阅读资源优化、阅读素养培育、科技赋能阅读创新、阅读成果展示转化等五大工程,这是对《实施方案》的细化与升级,也是对近两年青少年读书行动实践需求的回应。

两份文件的先后出台,是从战略到战术的政策迭代,是从规划到执行的必然演进,意味着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

二、浙江实践:从“多读书”到“善读书”

浙江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工作。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印发《浙江省青少年学生“爱阅读”读书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有字书、数字书、无字书”融合的阅读生态,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协同、家庭参与”的青少年学生阅读推广格局。20242025年,每年举办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展示活动,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蓝皮书》,为全省青少年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近年来,全省中小学生图书阅读率达94.31%,人均图书阅读量达18.05册,均高于同期全国017岁未成年人阅读水平。

立足空间创设,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读书”。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促进学生自发阅读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于2007年启动实施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8亿元,极大提升了全省中小学图书馆的软硬件水平。各地各校始终致力于打造“无围墙的图书馆”,通过设置漂流书吧、转角书吧、班级图书角等重构学生阅读空间,校园的每一面墙都成了会说话的书页,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图书变得触手可及,学生的阅读热情也因此高涨。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卓阅馆”、绍兴蕺山小学“新书院门厅”等创新阅读空间的经验已入选教育部“书香校园”优秀案例。

“书香”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主体参与了空间创设。杭州“信阅”服务通过整合公共图书馆、书店新书资源和家庭阅读需求,实现全省图书“一键借阅、通借通还”的协同生态。温州建设“城市书房”137家,形成“15分钟阅读圈”。湖州“阅读积分共享”机制以社区书屋阅读时长兑换德育学分,带动家庭阅读参与率大幅度提升,并通过“亲子共读”等活动强化家校社联动。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校园图书馆5000多个,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1300多个。“时时可读书、处处可读书”在浙江已经成为现实。

注重价值引领,让学生知道如何“读好书”。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市面上的流行读物良莠不齐,为青少年精选优质图书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命。浙江省从2024年开始,每年结合中小学生阅读展示活动发布“中小学生最喜爱图书榜”,并向中小学生推荐一批图书,积极探索构建“省级主题推荐+区域特色推荐+校本个性推荐”的分级推荐模式。浙江省教育厅联合省委宣传部,已连续30年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累计参与学生近6000万人。各地还采取“校长荐书”“名师荐书”等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从而构建起从省级到校级的全方位荐书体系,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读物。

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真正做到“善读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浙江省正在努力让阅读成为陪伴青少年的终身技能。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在已经建立省级阅读指导师队伍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培训,建设一支“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阅读指导师队伍。二是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发力。通过“家长读书会”“家庭书房计划”等活动,努力提高家长阅读指导水平,引导家长以身作则、陪伴共读。通过名家领读等形式,邀请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专家学者和劳模工匠、榜样人物等走进校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推动青少年阅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一步拓展书籍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把书中“小世界”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将读书行动与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劳动实践、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学生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追求真正落地。

三、未来之路:“数字赋能”推动“阅读创新”

自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以来,浙江各地各校阅读氛围日渐浓厚,学生阅读素养有效提升。温州“爱阅读”行动、宁波“青少年读书节”、杭州“品味书香阅读行动”等案例均入选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但也应看到,浙江省青少年阅读仍存在城乡阅读资源分配不均、课业与阅读存在冲突、阅读碎片化现象日益显现、家庭阅读欠缺指导、新技术融合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本省实际、聚焦关键领域,持续推进青少年学生阅读行动。

浙江省是全国首个提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省份,并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互联网经济及人工智能领域领跑全国。我们应充分利用优势,加快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以数字赋能推动阅读创新。开发“AI阅读助手”,推行AI伴读计划,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报告,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效率。鼓励各地各校利用好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及其他数字资源,加快在农村学校部署智能终端,建立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共同支撑的线上线下阅读生态,利用互联网阅读平台丰富农村阅读资源,弥合城乡差距。

浙江省的“爱阅读”读书行动,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变革。当阅读从“知识输入”升华为“精神成长”,从“个体行为”转化为“社会共识”,其意义已超越教育领域,成为推动共同富裕与文化自信的战略支点。在数字化浪潮与教育改革的双重语境下,浙江以阅读为纽带,构建起个体发展、教育创新、文化传承与社会协同的有机整体,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提供了“浙江方案”,更向全国展示了阅读如何成为撬动文明进步的杠杆。

舒培冬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人民教育》2025年第12期,原标题为《让青春阅读照亮未来——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浙江思考》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