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尖点地,身体下蹲,哨音轻响,选手们如游鱼般滑入桩阵,重心在两腿间丝滑转换,轮子紧贴着桩杯边缘滑出流畅的“S”轨迹,仿佛无形的丝线在桩林间穿梭。每一次变向都带着微妙的身体波浪起伏,肩、胯、膝联动,行云流水。在2025年“奔跑吧·少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轮滑项目体验现场,观众们屏住呼吸,目光追随着那双灵巧翻飞的轮鞋,每一次极限贴桩的掠过,都引来一阵压低的惊叹:“哇,漂亮!”
本次轮滑体验项目在吉林省冬季运动保障中心轮滑场举行,以小学组自由式轮滑项目为主,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代表队的197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
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比赛现场,小小运动员们时而双轮并行,时而单轮绕桩,双脚如疾走的钟摆,在极小的空间内高频交叉、点踏、画圈,轮子敲击地面的脆响形成独特的节拍,脚下的轮子化作一个个高速运转的银点,每一个少年都仿佛一道劲风,以娴熟的专业技术和勇于拼搏的运动精神将现场观众的热情彻底点燃。
“她们都很稳,速度也很快!”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队的队员练修平和她的队友李晨溪一同站在场边仔细观察着其他上场选手的动作。刚上小学五年级的练修平是第一次来长春,也是第一次和来自全国的轮滑少年们一起切磋交流,眼里透出藏不住的兴奋和激动。“参加这种全国性的活动还是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开心,这次是出来‘见世面’的。”练修平说道。
和练修平比起来,四年级的李晨溪却展现出了“老”选手般的淡定。2018年的夏天,李晨溪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双轮滑鞋,从那时起,3岁的李晨溪便和轮滑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开始上轮滑课时总是摔跤,每次上课前都得先哭半个小时,导致后面有将近1年的时间,我都没怎么去上过课。”回忆起刚开始学习轮滑时的场景,李晨溪还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偶然翻出闲置了很久的轮滑鞋,发现竟然还能穿上,我就想着还是去上课吧,别浪费了。”李晨溪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腼腆的笑容里掩饰不住自己对轮滑的喜爱。这就样,一上就又是五年。五年里,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哭了多少次,腿上摔伤了多少回,她都没有再想过放弃。“以后上了初中、高中,我还是会坚持练习轮滑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队的教练马祚文从事轮滑教学工作已经20年了,孩子们通过学习轮滑而发生的改变,他都看在眼里。“他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也增强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勤奋的品质。”
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一众风驰电掣的追风少年队伍里,有一道身影格外引人注意。来自甘肃省代表队的苏玥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脚下的轮滑鞋,还在障碍设置密集的区域一度停滞不前。现场观众们感受到了她的不安,此起彼伏地为她加油打气。最终,苏玥顺利越过了所有障碍,成功抵达了终点,也迎来全场热烈的掌声。苏玥带着释然放松的笑,慢悠悠地滑到了场边。“今天发挥得还不错,没摔跤!”苏玥是本次甘肃省代表队参加篮球项目的运动员,对于轮滑项目,她坦言,“确实是抱着体验的心态来的。因为刚练轮滑没多久,所以这次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顺利抵达终点就好。”通过这次体验,苏玥对轮滑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轮滑更讲究协调性,在协调的基础上还得有速度。”她一边说着还一边展示着自己新学的技巧,“轮滑挺有意思的,下次还玩!”
来自吉林省代表队的牟宣怡便是在去年的一次轮滑体验后,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彻底爱上了轮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牟宣怡每天都会练上一到两个小时的轮滑,无论是上学还是假期,刮风还是下雨,她都从未缺席。“有时候我不想去都不行,一定得拉着我送她去上轮滑课。”说起牟宣怡的坚持,她的妈妈也哭笑不得,但看到孩子的成长,她也颇感欣慰。“她通过轮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也更加自信、更加开朗了,看到她如此‘痴迷’于一项运动,我们也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场上,选手们动作轻盈利落、行云流水,展现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场下,观众们纷纷沸腾,欢呼声、口哨声、掌声交织成一片。场边好几个小观众也被赛场的热烈气氛所感染,拉着父母的手跃跃欲试:“我也想学轮滑!”眼下,轮滑运动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一股强劲风潮。这群意气风发的追风少年们,正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轮滑运动,爱上轮滑运动。(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