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深化改革创新 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07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系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在培育时代新人任务中贡献了教育力量、彰显了教育担当。

以党建领航定向以精准阐释凝心

坚持党建领航,打造“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制定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六个新”任务,积极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有序衔接,课程融入、主题实践、校园文化各领域全面覆盖的协同育人体系,利用三年时间构建可在全国推广应用的教学模式、制度机制、评价体系,形成一批育人成果。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巡视巡察、督导评价、党建述职考核指标,纳入依法治校内容、写入学校章程。开展“北疆教育心向党”党建品牌活动,推进星级化“亮晒比”,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引导党员干部互学互鉴、晋位升级。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建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全年37位省级领导干部进高校讲思政课。

强化宣传阐释,形成分层覆盖、精准供给、情感共鸣的舆论氛围。建立自治区省级领导进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关怀与支持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师生。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青年宣讲团示范讲、师生巡讲团基层讲、优师优课线上讲的理论宣讲体系,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高校巡讲,制播《理响北疆强国有我》理论宣讲慕课16期,各高校举办“北疆新生代青春讲中国”青年宣讲大赛40余场。

以课程教材固阵地,以强师体系夯根基

坚守育人阵地,完善“一体化”课程教材体系。内蒙古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分学段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提升育人实效。坚持从娃娃抓起,学前配发“石榴籽”绘本,开设“立德育苗”课堂;中小学用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等教材,开展不少于12课时的专题教育;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率先上线全套教学资源库。挖掘本土资源,编写“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政讲义,打造“石榴红”“北疆绿”“航天蓝”等特色思政课程。发挥考试评价指挥棒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中考范围。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国家统编教材在基础教育阶段全覆盖,投入1.9亿元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在园幼儿普通话“听懂会说”水平比例达到95.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创建率达到93.3%

夯实教育之基,构建“大先生”培育保障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党员干部学习和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纳入师范生培养方案,在“国培计划”及地方各级培训中设置48学时专题课程,覆盖全区24万余名教师。出台若干措施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县域内调剂、引进调入、交流轮岗等方式调剂补充教师1500余人,对5000多名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推进教育“组团式”帮扶,统筹选派320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支教。加强教研指导,组建区内外专家指导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开展入校指导和线上集体备课436场,打造一批示范性教学资源,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能力持续提升。

“知信行”育精神以教科研强学术

共建精神家园,创设“知信行”贯通育人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校园文化设施、人文景观、文化场馆建设。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对各地各校育人成效进行全方位展示。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上线了校园文化建设共享素材库,制定和发布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指南及示例。实施“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持续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寻礼记”大中小学文明礼仪提升行动,上线“知礼小剧场”“讲文明知中华”等5个系列近百个育人故事。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展演等活动,实现各族青少年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在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深化仪式教育,开展“清明祭英烈”“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礼赞祖国”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石榴籽走边关”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17万余名师生开展“小我融入大我”暑期实践。建立123个自治区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出各地红色研学地图和实践教学指南,研发“齐心协力建包钢”等5个虚拟仿真课程,推出“边境线上的思政课”等品牌,开展跨区域结对共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交流活动近1800场次。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打造《听文物讲民族交往故事》《追寻足迹奋进北疆》等融媒体节目,制作《国家的孩子》《“石榴籽”绘本丛书》等视频动漫,开发数字文博资源,推出《指上文华》、“黄河入蒙第一站”数字馆等,打造“何以中国”“青年说”等网络育人品牌,在校园唱响北疆文化品牌。

强化科研支撑,积极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新支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建设,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试点高校。支持16个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边疆治理”等主题设立12个重大委托课题。举办全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产出理论文章、论著读物、画册图谱、教学系统、原创艺术作品等十大类近200项成果,指导各研究基地将相关科研成果全部转化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同时,开展第二批重大课题论证,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和成果形式。通过有组织科研,有效提升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成果的适用性。

“五大工程”推进先行区建设

下一步,自治区教育厅将以试点改革为牵引,召开重点工作部署会,制发试点改革实施方案、任务清单和重点成果清单,面向各地各校征集第二批重点改革试点项目,从广度、深度、力度上齐头并进、多点发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区建设。

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推进“北疆思政引领计划”,开展幼儿园《中华民族一家亲童谣绘本》教材创新教学试点,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打造一体化精品示范课。研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学科教学指导纲要,打造大中小学多学科课程协同育人试点。

实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机制建设工程。依托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等红色资源,组建若干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编制校园文化宣传展示指南,组织“书香校园”读书行动、“寻礼校园”文明传承、“乐动校园”特色课间等活动。拓展实践育人载体,推进“亮丽北疆行”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打造“识见北疆”大思政课品牌。

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工程。编制内蒙古新时代伟大实践案例库。开发“石榴红”“北疆绿”“航天蓝”校本读物、特色资源,编制《知文物读北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何以红山》等教学案例、视频。建设内蒙古红色文化数字场馆、12盟市实践研学数字地图,开发特色思政课虚拟仿真示范课程。

实施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力提升工程。依托中东西三个片区培训研修基地开展分层次示范培训。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培训大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模块和实践研修课程体系。

实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建设工程。制定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点推进事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示范类高中评估的指标体系。分学校分类型研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建设标准。

责任编辑:徐杨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