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推进“一生双院”育人方式变革——

把课堂延伸到行业一线

发布时间:2025-08-29 作者:黄星 孟利亚 张李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如果你还以为大学只是一个专业、一张文凭,那你就out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执行校长黄建平在近期针对产业学院调研中如是说。他所指的,正是该校的“一生双院”育人模式,即一位学生除了修读专业所属的学业学院,还需修读“产业学院”——聚焦真实产业场景、对接企业真实需求、开展真实项目实战。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目前已拥有16个产业学院,涵盖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低空经济等多个微专业方向。这种“双轨道”机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也为产业输送了更精准匹配的人才。

产业学院的每一门课都紧扣行业前沿,学院采用“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双师模式,现有150多名企业导师。同时,学院还聘请了具有行业经验的高管担任第一批产业学院校外副院长,真正做到“课堂即实战”。

“我们做的不是‘第二课堂’,也不是兴趣小组,而是把产业现场搬进校园,将产业的最新技术、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全过程,确保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黄建平强调。

未来行业需要的不再是“单打一”的专业型人才,而是“懂技术又懂场景、会编程又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一生双院”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它打破了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据悉,该校产业学院目前共与194家校、政、行、企合作,共打造103门实战课程,形成200余个真实项目。

“乡村治理微专业带给我的,不只是一纸证书,更是一个重新理解乡村的视角。它让我得以掌握新的技能,更深入地认知脚下的土地。这段跨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也为我的就业之路,增添了底气。”该校2023级乡村治理微专业学生、现就职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河龙乡乡村振兴办的吴禄鋆分享。

目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各产业学院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可以培养如虚拟空间设计、无人机操控及应用等60多种产业转化能力,学生可从事职业达160多种。

“学校鼓励学生跨界,但不是漫无目的地跨,而是沿着产业链的需求去跨。”该校产教融合中心主任林锋提到,“产业学院的核心任务,就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聚焦产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把国家认定的‘紧缺领域’转化为学生可学、企业认可的能力模块,助力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真实场景、真实项目、真实成长教育如果不能嵌入真实的世界,就容易沦为闭门造车。“一生双院”把课堂延伸到了行业一线: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学生在直升机场实地操作无人机,参与航拍、物流模拟和检测项目;金融数智创新产业学院与招商证券共建实训基地,引入真实业务系统,让学生直面股市波动与客户需求……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推进“一生双院”过程中,并没有停留在项目孵化层面。截至目前,学校已有7家产教融合型公司在筹备中,涵盖智能建造、金融数智、动漫文创等领域。这些公司为学生提供实战岗位和创业孵化支持,真正实现“教学—实践—产出”闭环。

黄建平表示,接下来学校要重点走访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前沿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触摸到真实的市场温度,赋予他们未来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底气。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黄星 通讯员 孟利亚 张李通)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