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福建泉州:以“阳光招生”构建优质均衡教育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9-11 作者:刘殊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招生入学是人民群众感知教育公平最直接的窗口。福建省泉州市以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为契机,立足健全更加完备的招生政策和建设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体系,创新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通过数字化改革、制度创新和服务优化,构建起“覆盖城乡、公平优质、科学规范”的招生治理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享有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

破壁重生:从“择校热”到“阳光招生”的治理突围

长期以来,泉州义务教育招生面临多重挑战。泉州市教育局将“阳光招生”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一号工程”,通过“三个转变”重塑招生治理格局。

从“多头管理”向“一网通办”转变。探索公共数据在教育领域赋能价值,采用“数据驱动”“模型即服务”的数据赋能新模式,融通公安、人社、民政、住建等公共数据,打通群众在入学报名环节上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教育入学“一件事”招生服务改革,减少学生家长提交的材料,减轻学校教师审核压力,提高入学招生工作效率,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从“模糊地带”向“阳光透明”转变。开发招生全过程可视化系统,实时公示学位供给、录取进度、政策解读等信息。家长可通过手机端随时查询,招生过程实现可追溯、可验证。系统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突破5000万人次,群众满意度从72%提升至98.7%,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

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及时通过听证会、在线访谈、12345便民热线、市教育局官网、新闻媒体等广泛宣传解读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明确信访接待相关工作流程和工作原则。坚持接诉即办,每天收集群众信访诉求,及时跟进处理,对于同一类问题编制统一答复口径。完善信访处置机制,建立群众信访跟踪督办机制,完善办理反馈制度,按时限办结群众信访问题,并严格遵循“谁承办、谁答复”原则,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创新突破:构建“五位一体”的阳光招生体系

“一件事”改革: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标杆

2023年泉州率先在市直小学试点实施“小学入学一件事”招生服务改革,2024年建成泉州市级教育入学“一件事”融合平台,完成小学线上报名县级全覆盖,推动全市小学招生申请便利化、审核标准化、流程透明化,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招生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数字服务”取代“全家动员”。依托闽政通平台,全市共8万余名家长实现足不出户为孩子报名入学,报名期间累计调用各类数据超270万次,成为招生季闽政通访问量第一的市级应用。二是“数据互通”打破“数据壁垒”。通过“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模式,以数据驱动理念优化传统入学,实现数据共享和网上查询核验互联互通,预估减少证明材料60余万份,减少家长跑动32万次。三是“数据校验”赋能“阳光招生”。构建“三一致”“随迁子女”等入学模型,通过自动化模型预审杜绝入学材料造假的可能,保障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长幼随学”新政:破解多孩家庭接送难题

针对二孩、三孩家庭子女分散就读的痛点,泉州探索实施“长幼随学”政策。一是弹性学区制。允许同一家庭的多名子女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二是梯度安置。对因学位紧张无法完全匹配的家庭,优先保障长子(女)入学,次子(女)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至相邻学校。三是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学位摸底预测,动态监测学龄人口,稳妥分流生源,合理引导家长预期。通过动态调整学位供给和师资调配,加强跨学段富余学位、师资调剂共享,提前应对入学高峰。

“随迁子女”护航计划:织密公共服务保障网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和民营经济大市,泉州现有随迁子女39.2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3%。为此,泉州构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一是准入无障碍。取消不合理的社保年限限制,推行“居住证+合法稳定住所”双轨制,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二是就学有优待。在优质公办学校持续优化招生政策,坚持“两纳入、两为主,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接收随迁子女入学。三是关爱有温度。实施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守护专项行动,开展“面对面”关怀呵护“一对一”活动,为随迁子女提供心理辅导、学业补偿等多项帮扶措施,组建“代理家长”队伍2000余人。

“均衡编班”铁律: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泉州以“零容忍”态度严控择班乱象,推行“三个全”均衡编班改革,100%取消重点班、快慢班设置,重塑教育公平新生态。一是政策全覆盖。建立“1+3+N”政策框架(1个市级指导意见+3项配套实施细则+N校个性化方案),覆盖全市321所公民办初中。编班系统采用华侨大学认证的随机分组算法,实现生源均衡度误差率<0.5%,班级规模标准差控制在1.2人以内。首创“三年锁定”机制,班级架构保持稳定,非必要不调整,特殊调整需要经过“班主任—年级组—教务处—分管校长—教育局”五级审批。二是公开全流程。构建立体化监管模式:编班方案提前7天通过官网、官微、校务公开栏三级公示;编班过程实行家长代表、人大代表、纪委监委、教育督导、责任督学五方现场监督;编班结果即时生成二维码,扫码可追溯原始数据链。建立“双轨制”申诉通道,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并设立网络意见箱,投诉办结率达100%。开发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班级生源均衡度,异常波动自动触发预警。三是管理全智能。搭建市级均衡编班大数据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编班过程,生成不可篡改的电子档案。构建“行政班+走班制”复合模式,在保持行政班稳定的前提下,试点数学、英语学科分层教学,实现差异化培养与教育公平有机统一。建立质量监测数据库,跟踪三年学业发展轨迹,验证编班成效。

“民办规范”攻坚:构建健康教育生态

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落实“公民办同招”政策,针对民办学校“掐尖招生”“提前招生”乱象,泉州打出组合拳。一是计划管控。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纳入全市统一管理,严禁超计划、超范围招生。支持民办学校参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二是摇号录取。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派位时每个填报该批次志愿的学生都会获得一个随机号,学生根据随机号递增顺序排列进行投档。派位过程全程录像、公证。三是财务监管。建立民办学校资金监管平台,实行学费“按学年收取、按月结算”,严防资本过度逐利。严格执行民办学校收费公示制度,严禁收取与招生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经过连续攻坚,群众对泉州招生入学的满意度跃升,对招生政策的知晓率达98.7%,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班额全部控制在50人以内,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教育生态持续优化。

面向“十五五”,泉州将继续深化“阳光招生”改革,持续推进智慧招生。打造AI招生智能客服系统,实现政策咨询智能应答;完善评价体系,试点“入学适应”评估;强化数字赋能,建立入学需求预测模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招生过程中的应用,打造招生全流程追溯体系。

刘殊芳 作者系福建省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泉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人民教育》第13-14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