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将安全底线失守纳入规范整治的重点。中央纪委连续两年将“校园餐”突出问题纳入全国集中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要求各地严肃对待、严密部署、严格查处。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以清廉食堂建设为抓手,聚焦食品采购、经费管理等廉政风险点和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群众关切点,通过建章立制、多维监管、优化服务等系列措施,念好“关”“照”“提”三字诀,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持续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服务能级。
扎紧食品采购制度“笼子”,将权力“关”起来
校园食品采购涉及种类广、数量多、时间久,是学校管理廉政风险滋生点。为防止食品采购权力滥用,保障食品质量,控制采购价格,加强监管考核,临平区先后出台公开遴选、竞价优选、处罚终止等机制,形成企业入围前置审查、商品报价系统比价、履约行为定期考核等全流程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校园食品采购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廉洁。
实行公开遴选机制。在当地纪委监委监督指导下,教育、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健、财政等多部门联合组建近百人专家库,摇号抽取专家并对投标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和现场评估,从企业资质、管理规范、安全保障、服务品质等方面综合评选,通过公开招标严把供应商资质关。截至目前,共遴选出19家优质供应商,入库率为42.2%。
建立竞价优选机制。科学制定竞价规则,从价格、招标、评价、质检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实行综合得分优选模式,把学校选择供应商及商品定价权放进“制度笼子”。由系统大数据根据规则自动生成四维动态数据,将竞价规则演变成系统程序,实现“企业平台报价—学校平台下单—程序自动执行规则—平台立即显示优选结果”的竞价机制,减少人为干预,将规则的执行权关进“制度笼子”。同时,引入基础服务包规则,避免供应商恶意报高价和报低价的行为,使系统竞价更加充分。
完善考核退出机制。建立学校大宗食品供应商《处罚与终止机制》,根据情节严重情况分类分级,涉及食品安全、商品价格、服务品质、票据凭证等36项处罚行为。根据履约行为风险点,突出抓好人车备案、场地检查、触碰惩处等工作,每月对供应商配送车辆、配送人员进行审核备案和公示,确保配送车辆、配送人员固定。定期联合市场监管局对大宗食品供应商进行实地检查,动真碰硬,切实保障师生权益。近三年,暂停供货资格13家,终止合同2家。
敞开食堂管理监督“门窗”,让阳光“照”进来
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关键在学校,难点在日常。临平区依托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探索“部门协同、家校协作、数智协管”多维监管模式,通过组织工作专班飞行检查、家长进校园“尝一尝”“看一看”“验一验”“谈一谈”等系列活动,畅通日常监管路径;同时,通过引入智能终端财务结算系统、清膳e家平台等,优化监管手段,智能守护师生美好“食”光。
创建部门全协同监管机制。聚焦校园食品安全排查专项治理目标任务,构建当地纪委监委、教育、市场、公安、卫健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制订出台区“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设立区级层面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教育局层面工作专班,明确目标任务、整治重点、整治举措、时间节点,形成8个100%总体目标和“3+2”工作清单,确保校园餐整治工作实效。对标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部署要求,制订工作手册,启动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治理工作。2025年已组建检查组18个,累计检查发现问题12个,全部完成整改。
开展家长全方位监管行动。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行风监督员、热心家长等群体对学校食堂的监督功能,创新开展“万名家长进食堂”活动,组织家长参与验菜收货、参观食堂、陪餐体验、座谈反馈等,通过沉浸式体验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认同度、满意度,确保学校食堂在“阳光”下运行,打造家校共治食堂新模式。目前,全区建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95个,参与活动家长累计2万余人次,家长建言献策1万余条,有力促进了学校食堂品质提升。
打造数字全流程监管体系。建立全省首个大宗食品采购管理平台,先后推动食堂财务结算系统、阳光厨房等数字化监管平台迭代升级,创新实施智能终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采购过程数字化监管。聚焦采购验菜收货环节,实现菜品称重、摄像以及数值上报、存储全过程自动化,确保质量数量实时可查可管,从而实现大宗食品平台采购、验菜收货、加工操作、支付结算全流程数字化监督,以数字赋能管住“钱袋子”,牵住食堂财务廉政风险监管“牛鼻子”。截至目前,全区127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数字化监管全覆盖。
夯实膳食品质保障“基石”,使服务“提”上来
校园食品安全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和起点,但远不是终点。临平区在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不断完善经费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并通过实施“营养+”计划、开设风味档口等举措,推动全区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力争让每一顿校园餐都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营养剂,让“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真正体现在一菜一羹中。
提高“入口率”,深化膳食经费管理。全区公办学校食堂人工成本、设施设备购置及维护成本等均不纳入食堂运维成本,由区财政资金保障,设施设备添置在区教育局专项预算列支,部分设备购置及维护成本在学校公用经费列支,未单独设表的食堂水电费在学校公用经费列支,食堂人工成本在部门预算缺编经费中列支。制定出台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办法,实现食堂财务专户管理,按学生、教师食堂分账进行会计核算,教师单独下单、单独结算、单独支付,不侵占学生利益。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学生入口率超95%。
实施“营养+”,优化学生膳食结构。有效实施学生“营养+”计划,引进浙江大学营养师团队,科学指导学校定制营养菜谱,通过“+菜品”“+食材”“+粗粮”让学生在学校吃得更丰富、更营养、更全面。对学校营养指导员、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精准“把脉”,组织各校开展“减油、减盐、减糖”行动,进一步培养师生家长安全饮食、健康饮食的理念。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有市首批营养健康食堂11家,省示范食堂12家,国家级营养健康食堂1家,全国营养与健康学校2所。
创新“连环招”,强化管理服务保障。探索开设风味档口,引进优秀面点师,定期更新菜品样式,设置菜品征集栏,满足师生多样化用餐需求。完善“校—片—区”三级管理机制,对分管副校长开展食品安全业务培训,组织全区“金牌校厨”技能比武大赛,各校校厨同台竞技、交流经验、提升本领,制作投用“四关六验”验菜收货、食材质量甄别、防鼠防蝇等食堂规范性教学视频8个,并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岗前培训等食堂管理“六个一”行动,提升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和厨艺技能。截至目前,全区共开设风味档口8个,师生满意度超99%。
(叶敏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人民教育》第13-14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