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时间:2025-09-11 作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西藏教育事业发展,曾深刻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西藏现代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前,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5%以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现代教育开始起步。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建立起来。随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被推翻,西藏现代教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之后,中央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不断对西藏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给予新政策、新支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现代教育体系全面建立,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教育之路。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18所,在校生96.9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1.33%、97.86%、91.56%、57.81%,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施了与全国教育同步科学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族师生在学习生活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现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目前,全区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合格率达到82.05%。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率突破90%。

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目前,自治区全面建立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和教育“三包”政策体系,以及从学前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具体包括:第一,15年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自治区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自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自治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施免除学费和住宿费的免费教育;2011年,自治区实行农牧区学前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免除范围包括学费、住宿费、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及定量作业本,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第二,教育“三包”政策。1985年,自治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穿、包住”(现在为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教育“三包”政策,连续22次提高标准。2025年秋季学期,“三包”经费标准将达到年生均4700元。第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自治区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起,该计划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目前年生均标准达到1000元。第四,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类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建立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资助制度,各类资助政策和项目达到40项,资助范围实现各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教育质量逐步提升。一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全区学前教育普惠率100%,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10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100%。布局实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已初见成效。二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专业覆盖率100%。新增22所高职院校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西藏中职班办班省市全部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三是高等教育发挥龙头作用。加强高等教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建设。西藏大学“西藏历史文化资源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获批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西藏藏医药大学成立四部医典研究院,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是边境教育特殊支持。边境县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5年免费教育年生均补助经费、乡村学校教职工生活补助月人均经费在非边境县基础上有所提高。制定边民子女就学支持政策。教师配置和职称评定进一步向高海拔边远地区和乡村学校倾斜。建设高水平标准化“国门学校”和边境搬迁点学校,“十四五”以来,落实20亿元经费用于改善边境县办学条件,新建边境学校102所。

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达到月人均1000元。建立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对在乡村学校、高海拔学校从教25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重点表彰。

教育援藏深化拓展。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组团式”、职业教育“集团式”、高等教育“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机制。21所教育数字化示范校(即“组团式”援藏学校)与21个边境县薄弱学校全面开展线上结对教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服务发展大局更加有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全区人口素质,全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53万人,为西藏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持续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紧跟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西藏自治区奋力开创教育强区建设新局面。西藏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教育强区,并通过教育支撑强区建设,着力解决事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人心、人才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有力支撑。为此,自治区构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9大任务群,部署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等10项重点任务,明确了38条具体工作措施。在保障能力建设上,发挥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教育开放交流合作。

当前,西藏自治区制定实施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是深入实施几项重要工程。

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深入实施“铸魂”工程。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二是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西藏教育工作的主线。西藏将持之以恒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阐释好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藏、推进西藏民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所形成的治理经验和优良传统,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三是坚持把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巩固深化大中小幼一体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体系,确保学前儿童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初中毕业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中毕业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增强全社会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大力提高自治区普通话普及率。

强化支撑服务导向,深入实施“提质”工程。首先,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围绕高原科学技术学科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群,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实施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其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中职教育为基础、高职教育为重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并不断加强跨区域产教融合发展。

最后,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支持高校深度参与重大发展战略,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攻关任务,积极服务西藏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陕甘宁青经济圈。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用足用好国家人才计划和工程倾斜支持政策,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教育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聚焦人民满意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夯基”工程。一要健全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区域学龄人口变化发展趋势,以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坚持“多措并举、分类施策、内外统筹、区内为主、区外补充”的原则,做好时序规划和区内外协调,有效解决学位困难,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二要优化学校布局。继续保持地(市)办高中、县(区)办初中、乡(镇)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办学格局,立足长远、科学布局,不断提高乡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办好“国门学校”,不断提升边境及高海拔地区教育质量。

三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深化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成果,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校家社协同育人三年试点行动,进一步构建起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科学教育,开足开齐实验课,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深入实施“强师”工程。第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扎根西藏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二,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公开招录、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人才引进等措施,有效缓解全区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同时,推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不断深化。

第三,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实施幸福教师工程和高海拔学校供暖工程,切实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严格执行社会事务进校园管理办法和白名单,为教师减负。建立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责任编辑:徐杨 单笑斐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