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一体化的本质如何把握?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理论”如何与思政一体化融合?日前,一场以“立德·赋能·成长”为主题的思政引领力与学生成长研讨活动在宁波慈溪市拉开帷幕,该市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组织教师代表围绕提升思政引领力、创新学生成长指导实践展开深入讨论。
近年来,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立足思政一体化的育人逻辑,依据不同阶段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实践主题。慈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国庆表示,当地以教育家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理念为指引,通过红色研学、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等沉浸式活动,将价值引领融入“行走的思政课”,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向学生成长全域延伸,实现育人与成人的同频共振。
红色行走:在历史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钟声回荡,慈溪的红色行走活动如火如荼。慈溪育才初中708班“红色基因”实践团走进浙东抗日根据地洪魏纪念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红色行走。
参观结束后,“红色故事会”拉开帷幕,活动通过朗诵抗战诗歌、讲述洪魏村的革命往事、绘制心中的英雄等形式,再现烽火岁月。夕阳西下,学生们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庄严宣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在庄黄医院、思敬小学旧址,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桥头五姓抗战纪念馆,杨贤江故居等地,教联体组织多校学生共同开展红色行走活动。不同学校的学生汇聚交流,分享感悟,在互动中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社区行走:在实践服务中培育责任担当
慈溪市横河镇龙南小学“千年古樟守护者”小队走进社区古树公园,开启了一堂“生态文明”行走的思政课。学生们聆听导师讲述千年古树的生命故事,随后化身“小小生态学家”,跟着村委会工作人员学习使用测量仪,记录古樟的各项数据,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在“保护方案设计”环节,队员们结合实地观察与课堂所学,提出“制作古樟保护海报”“设置古樟故事宣传窗”等创意方案,并积极参与清理周边杂草、悬挂营养液等保护行动。
一名学生感慨道:“原来树木养护有这么多讲究,我也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守护古树的人。”在实践服务中,学生们培育了责任担当,共同为社区生态保护出谋划策。
职场行走:在专业体验中锚定成长方向
在慈溪技师学院,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奖得主周烽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一线,带领冷作钣金加工专业学生走进本地新能源汽车部件制造企业的钣金车间。
学生们身着工装、佩戴护目镜,专注观摩技术工人操作激光切割机,将整张钢板精准切割成车身结构件。学生王磊一边比对图纸一边感叹:“原来一道曲面卷边要经过7次折弯调试,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这真是金属成型的艺术!”
当天,企业钣金工艺总监结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的行业趋势,带来“钣金技术与现代制造”现场课:“生产电池托板,放样、下料、成型的每个技能都要掌握,这些都是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番话让学生张超有了新认识:“之前觉得钣金是体力活,现在明白这是融合数学、材料和美学的精密技术。我要学好三维放样和数控技术,未来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制造贡献力量。”
教联体为职业教育打通了产教融合的通道:学校借其将课堂延伸至企业现场,企业则通过它精准对接人才培养。这一双向赋能,帮助学生从社会价值中定位专业意义,坚定技能报国的职业信念。
慈溪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儿指出:“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了课堂边界,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触摸’思想、‘感悟’价值。”(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施吉章 严利文)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