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天津财经大学:红色基因浸润学子心灵

发布时间:2025-09-26 作者:陈欣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欣然)新学期以来,天津财经大学以“行走的党课”“沉浸式思政实践”为载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课堂,让金融报国的初心与爱国为民的信仰,在多元体验中融入青年血脉。

9月上旬,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行走的党课”团队走进开滦矿务局大楼。这座始建于1919年的百年建筑,曾见证中国金融从外资渗透到民族奋起的转折,如今成为“活态”思政课堂——玻璃展柜里,19世纪末外资银行支票上的“维多利亚道”英文落款,诉说着“东方华尔街”的过往;盐业银行的账本残页,记录着陈亦侯等先辈保护金编钟的隐秘历程。

“这些不是冰冷的文物,是中国金融人的骨气。”带队教师王增辉指着一组影像资料讲解着:从开平矿务局艰难筹资,到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在此开启金融自主时代,再到如今成为天津金融创新核心阵地,展柜里的每一张单据、每一份图纸,都镌刻着“金融强则国家强”的真理。本科生党员刘康祺站在“新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诞生地”展板前,在笔记中写道:“从被洋人骗取矿权到主导万亿级基金,百年反差让我读懂了总书记‘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论述的深刻内涵。”

9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七十余名学子走进吉鸿昌故居“红楼”,2024级学生郑汶易触摸着故居的砖墙,脑海中浮现出吉鸿昌将军在大雪中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写下就义诗的场景:“这一幕让我深受震撼,我们必须继承他的爱国精神,为民族复兴拼尽全力。”当晚,一站式学生社区内的交流活动同样热烈。20名来自革命老区的“薪火传承人”新生代表,与参与暑期调研的在校生齐聚一堂。来自山东临沂的大一新生王志喜,分享了太爷爷作为沂蒙民兵用土制武器抗击日军的故事:“来到大学,我要把沂蒙精神讲给更多同学听。”活动中,学生们共同研读《天津抗日斗争史》,围绕“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展开讨论。

天津财大的思政教育不仅覆盖本校学子,更延伸至中小学课堂。该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微山路中学、财经大学附属小学联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周五下午,艺术学院学生朱瑞贤都会带着绘画工具和红色故事手册,来到财大附小:“当孩子们睁着专注的眼睛,听我讲烈士们的故事,用画笔描绘‘红色的信仰’时,我觉得这份志愿工作特别有意义。”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还坚持实践育人。近日,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天津市海河中学、天津市枫林路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开展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思政示范课“百年法治看天津”,通过“法治场馆+天津故事+师生双讲”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场馆里的思政课。

“无论是行走的党课,还是沉浸式实践,核心都是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深’下去。”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岩表示,学校通过校地合作、馆校联动,构建“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受信仰中,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