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气象学院教师王超成功完成国家南极科考任务

将足迹留在南极大陆上的“飞人”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杜雨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杜雨洲)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称“中飞院”)到地球的最南端,直线跨越近100个纬度,穿越4个温度带。在这段征程的尽头,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航空作业队气象保障员、中飞院航空气象学院青年教师王超,将足迹印刻在了这片冰雪大陆上,以出色表现获得“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优秀队员”荣誉称号。这也是中飞院首次参与并成功完成国家南极科考任务。

王超在南极。受访者供图

2024年10月20日,王超从上海启程,经南非开普敦转机南极。飞行途中,他心情难以平静。出发前层层选拔与高强度训练的画面,此刻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两个多月前,经过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多轮面试,王超以扎实的气象专业功底、丰富的航空气象教学经验和签派实践经历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航空作业队预选队员。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南极科考不仅要求极高的专业素养,更挑战人的身体极限。王超远赴西藏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其中包括基础体能训练、高原求生技能训练和徒步训练。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区,他和队友需要顶着烈日完成长达8公里、累计爬升400米的高原徒步。最终,王超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成功通过考核。

此外,王超还参加了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中飞院联合开展的极地气象、空管与机场运行专项培训,以及一个半月的强化实战演练,最终通过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验收考核。

肩负国家重托,不容丝毫差错。在那段紧张准备的日子里,王超不断自问:“南极考察的气象保障工作,我能完成好吗?”

当王超坐在前往南极的飞机上时,这个问题再次萦绕他的心头。但想到家人和学校给予的支持,他对南极之行又充满了信心。

10月28日,王超一行几经转机抵达南极中山站。极昼之下,时间仿佛失去刻度。来不及调整生物钟和适应气候,他和队友们就火速投入第一项关键任务——“机场开荒”。他们要赶在科考飞机抵达前,恢复中山冰雪机场的运行能力。架设气象传感器、布线、插设跑道边旗、整理跑道积雪……在风雪咆哮中,他们用3天的时间让机场重焕生机。

王超在维护气象站。受访者供图

11月4日,“雪鹰601”科研飞机在中山站降落,更艰巨的挑战接踵而至。每次的飞行任务时长7至8小时,王超都要提前到岗观测天气、制作预报,参与天气会商决定是否适航。

飞行中,他需要通过卫星电话与机组保持通话,依据实时天气指挥飞行;任务结束后,还要整理数据、复盘过程。最漫长的一天,他连续工作超过了12个小时。

南极的11月气候极端,平均每五六天,一场受南印度洋绕极气旋影响的暴风雪就会席卷而来,持续两到三天。天气瞬息万变,每小时都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状况。要在18天内精准捕捉5个适合飞行的“天气窗口”,无疑是巨大的心理与专业考验,让作为南极气象预报新手的王超倍感压力。

王超拍下的极端天气。受访者供图

所幸,他与团队通过多维度天气会商、深度解析数值预报、实时观测,成功锁定全部窗口,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5次飞行保障任务。

“那种突破自然极限的成就感和战友般的默契,将成为我终生难忘的南极记忆。”回顾这段历程,王超说。

在4个多月的科考任务期间,他共保障“雪鹰601”完成23个飞行架次、180飞行小时、48354公里航程的飞行任务;保障直升机102架次、99.8小时飞行任务;主导完成中山冰雪机场自动气象站恢复、调试和维护以及越冬气象站的初步建设等。他还首次记录了中山冰雪机场云与对比度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长超过90天。

王超(右一)与雪鹰601机组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南极极端环境的挑战下,王超表现出了过硬的专业能力。他认为,这不仅靠个人积累,更得益于中飞院在教师培养中对教学、科研与实战协同的重视。正是这种理念的植入,让王超能够把课堂知识应用到极地飞行中,做出飞行员看得懂、能直接用的飞行天气报告单模板。

于王超而言,这次极地远征不仅是科学考察任务,更让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洗礼与职业蜕变。他感慨:“高校教师的真正价值在于成为‘理论与实践的摆渡人’。”

亲历南极,不仅验证了教科书上的锋面气旋、地形槽等理论模型,也让王超目睹“冻雾”“高吹雪”“白化天气”如何瞬息之间吞噬天地能见度。“这些宝贵的经历和画面,将成为我未来课堂上无可替代的鲜活案例。”王超说。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