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单耳刀里的春风

——一次无痕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5-09-29 作者:蒲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班里的学生小航不太爱表达,课堂上被提问时,他睫毛低垂,沉默不语——他眼里有光,却被胆怯裹得紧紧的。

  一次我在教室批改生字作业时,小航本子上的“却”字忽然让我停了笔。其他笔画还带着稚气,右边的单耳刀却格外亮眼:起笔轻顿,横折弯钩婉转有力,悬针竖长又直,藏着笨拙里的认真。这不是刻意的工整,是藏在怯懦下的用心。

  我招手让小航到讲台前,他低着头,小手绞着衣角。“你看这个单耳刀,”我指着田字格,声音放轻,“起笔有轻重,转弯很流畅,尤其这一竖写得笔直有力,比老师写的还有灵气呢!”他慢慢抬头,眼里蒙着层水汽。我掏出手机拍下这页字,并把这个“却”字圈红,“给妈妈看看我们小航的进步”,语气自然得像谈论窗外的阳光。

  那天傍晚,小航妈妈发来微信:“孩子把作业本抱在怀里,说老师夸他单耳刀写得好,吃饭都在笑。”我仿佛看见那颗被胆怯包裹的种子,在不经意的肯定里悄悄动了动。

  第二天课间,小航主动帮我搬作业本,遇到带耳刀的字就跑来问:“‘那’字的双耳刀,也能这样写吗?”课堂上,他的小手举得越来越高,作业本上的字渐渐都有了单耳刀的认真,横平竖直里藏着越来越足的底气。

  望着朗读时坐得笔直的小航,我想起老子“善行无辙迹”的智慧——真正的善行者从不留刻意痕迹,如春雨润田,悄无声息却滋养万物。我从未对小航说“你要自信”,只是看见他藏在笔画里的认真;也从未设计“鼓励方案”,只是把所见轻轻分享给家长。这些自然的举动,恰如春风拂过,让胆怯的嫩芽自个儿舒展开来。

  教育应是细微处的看见与无痕的守护。教师若能放下“教育者”的架子,用心于作业本的笔画、课间的举动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以自然的肯定替代刻意的引导,便能做到“善行无辙迹”般的不言之教,让自信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悄然发芽。这启示我们,真正的教育智慧藏于耐心观察与真诚回应里,一句对单耳刀的表扬,或许就是拂过学生心房的那缕春风。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9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