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是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文化认同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认同教育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探寻字源,领略汉字精髓。汉字发展史实质上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有趣的形声字》《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为“遨游汉字王国”,引导学生探秘汉字中蕴藏的智慧。
阅读感知,厚植文学底蕴。小学中、高年级以“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古典名著”等主题集中编排课文,展示中华传统文学。例如节选自“古典名著”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旨在引导学生领略四大经典的魅力。学生在传统文学的学习中感知思想内容美与语言形式美,提高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
品悟意蕴,培育艺术素养。教材中的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戏曲、音乐、建筑、民间手工艺等。以书法为例,教材中多次出现书法名家代表作的真迹图片,如五年级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六年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赵孟頫的《三门记》,教师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书法的布局美与力度美。
了解民俗,尊重多元文化。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节日、饮食、服饰文化等,例如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以及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此外,二年级上册《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六年级上册《草原》介绍了维吾尔族、傣族、白族、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相关节日与风俗。学生们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展现智慧,树立科技信心。教材中关于传统科技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军事、力学等方面。例如《田家四季歌》《数九歌》《二十四节气歌》等农学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凝聚了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对造纸术进行了介绍。在军事方面,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展示了古代军事谋略的高超。在力学方面,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以其独特的结构屹立于洨河之上千年不倒。学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
读史识人,铭刻历史反思。传统史学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历史人物方面,课文重点刻画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如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中负荆请罪的廉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中善用策略的孙膑。此外,教材中选取的典型历史事件,包括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红军长征、抗美援朝战争等,引导学生牢记民族历史,传承历史记忆,更加珍惜当今的和平生活。
(作者系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9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