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2025年敬德书院秋季会讲聚焦传统文化与未来教育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高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丹)近日,以“传统文化与未来教育”为主题的2025年敬德书院秋季会讲举办。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承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会讲通过主旨报告、实践分享、专家点评、圆桌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滋养未来教育,助力学校发展。

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表示,海淀教育人需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点,思考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教育中焕发光彩,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探寻,更是对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面向未来,要结合区域特色,发挥好敬德书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的优势,助力学校建设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坚持教学方法创新,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未来教育。强化师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海淀区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在主旨报告中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未来教育的根基,而未来教育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延展。在育人目标上,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以成人”“学以成德”的个体,使学生兼具创新精神、跨领域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人工智能素养及合作交流能力。未来教育将是被人工智能重塑的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全龄、全域”的终身学习系统,将处处时时可见,学习一生、研究一生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海淀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4所学校的校长,结合各自办学定位与学生特点,分享了通过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具体实践,形成了“一校一特色”发展经验。圆桌论坛上,上述4所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与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朱俊阳、敬德书院副主任高峰,分享和交流了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与新型学习空间构建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院长冷卫国在学术报告中表示,智能时代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倒逼教育改革成为当下必然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己达人”的教育价值导向,愈发凸显现实意义。中国自古是诗的国度,重视诗教是刻入文化基因的传统,诗歌既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更兼具滋养心灵的教育功能。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