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规范管理则是教育事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从广西玉林通过校园餐专项整治为清廉学校建设提质增效,到河南南阳卧龙区以“强投入、重管理、抓规范”走出教育生态优化之路,再到各地围绕校园餐、平安校园建设等领域深化治理,近年来,“规范”已成为推动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跨越的核心关键词,其价值不仅在于厘清治理边界,更在于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教育规范管理,在于“精准破题”。教育领域的痛点、堵点,往往是规范管理的发力点。正如玉林市聚焦校园餐“舌尖安全”与经费廉洁,多地推出“靶向培能”“痛点破解”式的教师培训——这些实践印证,规范不是“一刀切”的约束,而是瞄准问题、解决需求的精准施策。唯有抓住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经费使用等关键环节,将规范要求嵌入治理全链条,才能让管理效能直达教育“神经末梢”。
教育规范管理,在于“长效筑基”。短期整治可解燃眉之急,长效机制方能固根本、利长远。多地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中,通过智慧监管平台、部门联动机制、社会共治制度的搭建,让“规范”从“一时之举”变为“常态之为”,规范管理需以制度为骨架,将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则体系,让教育治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教育规范管理,在于“育人导向”。无论是规范校园餐保障学生健康,还是规范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或是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源公平,其最终指向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卧龙区“以爱为底色,静心做教育”的理念,恰是规范管理的精神内核——规范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包裹着教育温度的保障,是让每一所学校都有优质资源、每一名师生都能安心成长的坚实支撑。当规范管理与育人初心同频共振,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武隽)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7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