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10月20日,“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以科技考古为载体,以微观叙事为脉络,围绕发生在山西方山、河北肃宁、安徽全椒的三个抗战故事,通过362件珍贵展品与创新展陈再现抗战英烈的生命轨迹,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诠释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在策展人、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馆员渠雨桐看来,科技考古可以让历史变得更加有深度,而历史也让技术变得更有温度。
渠雨桐提到的科技考古技术,来自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自2015年起,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文少卿团队开始致力于烈士遗骸鉴定、为烈士寻亲等工作,先后完成1600多具疑似烈士遗骸和100余位疑似烈士亲属的DNA鉴定工作。十年的努力,都围绕着一个朴素的愿景——“让所有的无名烈士墓碑不再无名,帮无名烈士找回丢失的名字,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前沿科技,观众得以看到DNA鉴定如何让多位无名烈士重获姓名,锶同位素分析如何勾勒烈士的来路与征途,病理创伤鉴定如何还原战场的残酷……文少卿表示,此次展览是对团队十年跋涉之路的一次沉淀。
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复旦大学、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同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及山西吕梁市、河北肃宁县、安徽全椒县三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力支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