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四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昆明举办

聚焦厌学休学群体,专家学者支招如何激活学习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5-10-28 作者:史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史辛)10月25日-26日,主题为“厌学休学复学的第四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昆明举办。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昆明市宜良县丑小鸭中学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800余名参会者。

昆明市宜良县丑小鸭中学师生分享

位于云南省宜良县的丑小鸭中学在办学15年里,帮助3100余名厌学休学的孩子成功复学。论坛上,丑小鸭中学的师生与家长们一起讲述了“问题孩子”的故事。这些孩子背景各异,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压力、师生关系紧张及家庭问题而陷入厌学、情绪失控的困境。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执行主席彭凯平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清华大学积极心理中心团队所做的一项历时4年、覆盖42万名青少年的追踪研究更指出,约14.8%的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部分青少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导致厌学、休学,无法投入课业;对真实世界无兴趣,使他们沉溺于手机、游戏与社交媒体的虚拟空间;社交无能力,令“社恐”“躺平”蔓延,现实沟通与合作意愿萎缩;最终滑向对生命感到无意义,普遍觉得“无聊”“没意思”。

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在论坛上谈到,学生“厌学”讨厌的不是“学习”的本身,也不是“上学”的本身,而是在“上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让他不舒服的甚至恐惧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詹大年认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教育大多仍停留在过时的“行为主义”层面——将知识灌输与记忆视为目标,把人当作工具,而忽视了更高阶的学习方式。

现就读于丑小鸭中学的艺馨(化名)曾是一位被称为“全才”的顶尖学生,可她曾用一场场39度的高烧,与这个世界悄然对抗。艺馨在分享会上讲述,高烧最初源于一次新冠感染。她发现,生病可以让她找到了一个逃离学校巨大压力的“合法”理由。大儒心理创始人、临床医学博士、精神科医师徐凯文在随后的演讲中指出,这是“躯体化焦虑”,是人机体对自己压力的反应。当身体接收到强烈的潜意识信号,每当压力来临,发烧就变成了她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认为,普遍的厌学现象其根源在于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已严重不适应当今社会。这种将学生物化、将教育流程化的逻辑,制造了全社会的普遍焦虑,也成为课业负担过重的核心症结之一。

刘长铭谈到,导致学生困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情感联系的普遍缺失。在学校,以独自刷题为主的“个体”让真实交流变得不必要,导致了异常的同伴关系。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家庭内部,亲子对话的主题往往关于成绩和排名。更深层次上,过度的包办生活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掌控感。

同时,学校教育竞争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内卷”是学校教育竞争错位的结果。刘长铭称,如果学校将其他学校视为对手,便会陷入提高考试强度的“内卷”;如果其竞争对象是游戏等“其他途径”,则必须致力于提供更强烈的学习快乐体验。

面对AI时代愈发普遍的厌学、休学、复学现象,教育专家与一线实践者在这场论坛上从不同维度深入剖析,并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辨清孩子厌的是所有的“学”还是现行学校“学”。他认为,学生往往厌弃的是刻板的内容、学制、老师管理和评价方式。要科学理性看待“厌学”这一正常且将日益普遍的现象,不进行简单定性好坏。休学与复学均是学生在特定阶段的选择,而非唯一或必然路径,必须摒弃格式化处理。

刘长铭对此表示,缓解厌学现象,亟待一场深刻的价值观变革,这需要各级主管部门转变“唯分数论”的政绩观,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则需重塑以“成长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他强调健康是人的第一需求,理应成为衡量教育满意度的第一标准。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主席李镇西提出,面对“问题学生”,教师应转变心态,将其视为“研究对象”。论坛上,他分享了从曾经的“差生”成长为足球教练、机场调度员、企业高管、教师的一个个鲜活案例。

李镇西表示,教育的至高幸福并非培养出多少北大清华学子,而是“迷恋学生的成长”,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他们是成为科学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分享了两个“小切口”的成功实践:河北省张家口德智中学的“良知班”与位于北京的东方红学校的“试读班”,两所学校都通过将学生的成长与幸福置于严苛管理和分数,以信任和关爱重塑师生关系,成功将濒临辍学的边缘学生留在校园并改善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为期2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临床医师、一线教师、家长及学生围绕论坛主题,把脉问诊寻求解决之道,为厌学、休学的学生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复学,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