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云南曲靖市紧抓教育部“县中振兴”战略机遇,以打造“教育强省高地”为目标,全面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高位推动,凝聚合力。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深入教学一线破解办学难题,构建起“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的强效机制。市县党委副书记全员兼任教体工委书记,党政“一把手”共同担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各级领导干部挂钩学校担任“编外校长”,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市县联动促落实”的工作新体系。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曲靖县域高中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精彩蝶变,让优质教育成为珠江源畔最动人的风景。
硬件筑基,破解办学“瓶颈”强支撑
曲靖市坚持“补短板、提品质、扩容量”原则,以持续投入筑牢办学根基,全力破解长期制约县中发展的硬件瓶颈。
在会泽县,累计投入55亿元新建校舍170万平方米,一座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会泽一中新校区等项目的建成,新增学位5.2万个,彻底解决了山区孩子“求学难”问题。更令人欣喜的是,数字化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先进教学设施已成为标配,茚旺高中建成的滇东北县域首个高中人工智能实验室,标志着曲靖教育硬件水平迈上新台阶。
教育大市宣威市持续发力,“十四五”以来投资2.23亿元对多所中学进行改扩建,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投资5.2亿元建成的宣威十中,按一级一等完中标准建设,不仅占地320余亩,还创新配套41.7亩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和创客工作室,成为滇东北地区硬件建设的示范工程。
强师赋能,激活教书育人“新引擎”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曲靖市创新构建“引才、育才、留才”全链条机制,让优秀教师“引得进、育得出、留得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引才,拓宽渠道。“珠源百人引才工程”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引进教育人才685人。宣威市通过校园招聘、“归雁计划”等多渠道补充高中教师457人;富源县出台七类人才引进政策;马龙区创新实施“银龄讲学计划”,聘请退休特级教师驻校任教,实现经验传承与师资补充双赢。
系统育才,提升素质。依托“百千万工程”教师培训计划,与北师大、华东师大等知名高校合作,为430名骨干教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累计培训教师2万人次。“县管校聘”改革打破教师流动壁垒,2024年全市教师交流占比达12.7%,骨干教师占比25.7%,有效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用心留才,增强归属。“学校建设500余套教师保障房,开辟劳动农场,为教师子女开设编程、体育等兴趣课程。”宣威十中党委书记李春勇介绍说。富源县协调建设公廉租房,确保教师“校内有家”。这些暖心举措切实增强了教师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让优秀人才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数字赋能,开启智慧教学“新路径”
曲靖市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县域高中从“传统教学”向“智慧教育”转型升级,为教育均衡发展开辟新路径。
宣威市全面升级基础设施,率先实现高中智慧教室覆盖率100%、教师百兆网络覆盖率100%的双百目标。宣威十中引入成都七中优质直播教学资源,建成机器人实验室和创客工作室,配备3D打印机、智能激光雕刻机等先进设备,成为“AI创新科技人才培养项目”首批落地学校,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
全市认定54个市级教研基地,充分利用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2024年,智慧课堂的应用使乡镇高中本科上线率平均提高8.3个百分点。富源胜境中学建立“数据驱动”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学校借助智能作业系统开展‘每日限时训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2025年高二统测总评跃居全市第5名。”宣威七中樊高老师说。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曲靖鼓励各校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生动局面。宣威十中打造“六个文化”体系,科技教育成果丰硕;富源胜境中学挖掘“胜境关”文化内涵,打造“九美九气”尚美教育品牌;宣威七中开展“阳光教育”,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2025年中考上线率较2023年提升35个百分点。
“面向未来,曲靖教育已绘就清晰发展蓝图。”曲靖市教育体育局局长罗雁龙介绍说,“2027年实现县中标准化建设、紧缺师资配备、数字资源共享‘三个全覆盖’;2029年培育8所国家级、省级特色高中;2030年县域高中本科率提升25个百分点。曲靖正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改革创新的闯劲,让县中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为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曲靖力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张晓芬 记者 李配亮)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