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明)11月8日,北京市关工委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年度培训暨工作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市关工委、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办,北京市关工委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承办。

会议现场
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市关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及首都师范大学的相关领导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等300余人参会。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曹文军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关工委以及各区的协同联动,持续深化关工委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努力打造可借鉴、可推广的“首都样板”。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在会上作了《北京市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年度工作报告》。她指出,近年来,北京市关工委、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全国率先推进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经过5年来的探索实践,全市16个区已经建成120个咨询室,构建起组织完善、队伍多元、服务深入、数字赋能的协同育人体系,切实打通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她同时指出,建设中还面临着功能定位尚需明确、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多元协同仍需统筹、经验提炼与推广有待加强等现实挑战,并提出要提升站位、建强队伍、做实服务、强化协同与技术赋能,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关工委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北京市始终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作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趋势,要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认识和理解新域新质教育,拓展育人全新场域,提升育人全新能力,构建充满活力、更加开放、高效协同的育人新格局。他强调,要注重“教联体”建设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凝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北京市关工委主任梁伟在讲话中强调,需从战略层面深刻认知推进“教联体”建设的重大意义。北京市关工委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与“五老”优势,为形成“北京方案”贡献力量。他表示,北京市关工委下一阶段将聚焦自身职责定位,强化部门协同、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工作,深化咨询室平台实践,推动“教联体”建设融入学校教育、社区治理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持续助力首都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设立了主论坛与三个分论坛。主论坛上,来自北京市通州区关工委、上海市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专家和嘉宾围绕“关工委助力‘教联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家长学校的数字‘教联体’建设”“从学校到社区:教育生态的共建与共享”等主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分论坛则围绕“家校社共育咨询服务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社区支持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分享”“关工委助力‘教联体’建设的实践路径”三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来自北京市各区的18位代表交流分享了相关典型案例与研究成果。
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会议全面呈现了首都教育系统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及“教联体”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理论层面达成了共识,在实践领域汇聚了合力。首都师范大学将持续强化平台建设并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服务国家教育战略,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