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一个幸福的“戏精老师”

发布时间:2018-12-05 作者:张晓娜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年是我成为人民教师的第四年。还清楚地记得3年前大学毕业,我前脚刚踏出大学校门,后脚就毅然走上了热爱的教育岗位。

那一年,我成为62个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那一年,我对自己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将是我一生的事业!”

在这几年时间,我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也不断地记录着我的教学感悟。借着学校“每日一思”特色活动,我每天或多或少都会写一些教育小短文。

通过几年的积累,我发现,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掌握诸多技巧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一点就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戏精”老师。

一秒变脸

我可以是和蔼可亲、让学生黏腻的“大姐姐”,也可以是“令人发指”的“大灰狼”,一秒钟可以实现随意切换。

没有表扬鼓励的孩子是没有自信的,而没有批评惩罚的孩子则是没有规则的,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模式上的任意切换。

孩子犯错时,佯装生气的自己也蛮有意思,表面上怒目圆睁,可是看着孩子的小脸,心里却是忍不住的喜欢。

唱好“独角戏”

班主任也要唱好“独角戏”。

有时我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令学生敬佩不已的大才女;有时我是在操场上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奔跑的大朋友;有时我是在小花园、楼下长椅上和孩子唠嗑的“知心姐姐”;有时我还是装傻充愣让学生教我知识的“糊涂虫”;甚至有时是一边上课一边表演,引得学生捧腹大笑,或者讲到课文动情之处,忍不住流泪哽咽,惹得学生跟我一起嚎啕大哭的“精神病患者”;我还可以是法官、医生、维修工……

巧用“双簧戏”

双簧,是一种需要演员密切配合的民间艺术,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班级管理。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或者解决一些“捣蛋精”的问题,我经常带着搭班老师甚至教导主任、校长一起演“双簧戏”。

比如,我佯装无意间对某个孩子说“数学老师说你很棒”,或者创造某种条件让学生间接听到你对他的评价和关注,这样就会产生“第三人效应”。这场戏呢,实施起来也非常有意思,效果还相当显著,但要注意不能滥用,也千万不要露馅哦。

再比如,当“捣蛋精”屡教不改,对你的批评教育产生“免疫”时,与教导主任或校长等权威性人物的“双簧戏”就要派上用场了。一封手写的承诺书,签上一个工工整整的名字,按上红红的小手印,再扣个大大的印章,这些足够他“老实”一段时间了。

当然,这些都是在必要时才能上演的“大戏”,因为戏份足,所以效果“杠杠的”。

和家长一起“演戏”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互相配合、商量对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不,昨天班里一个多次打架屡教不改的孩子,又把另一个孩子推倒致伤了。

晚上下班后,学生家长找到我面谈。我和孩子爸爸妈妈像推理剧本一样,把我们每个人该做的事、对待孩子的态度、该说的话推演了一遍又一遍,历时近两个小时。

今天到班里一看,孩子面貌一新,心理战术效果显著。在感叹我揣摩对了孩子心理的同时,也惹得家长戏称我为“最佳总导演”。

人生就像一场戏,只有努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才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做好自己,做个幸福的“戏精老师”,这样挺好。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南环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05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