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堂数学课上的“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9-01-15 作者:本报记者 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特级教师张宏伟的数学拓展课《小数的意义》,我听过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冲击,这种冲击常常因为学生的不同而不同。这一次,张宏伟的课又让我们遇见了“数学之美”——原来数学可以如此曼妙。

确切地说,他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用数学做教育。好的课堂一定是“五官苏醒”的课堂。在这节课上,学生从最初的迷茫、懵懂到遭遇一个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一双双眼睛开始渐渐明亮起来。在一个个回合的师生对话中,学生完成了一次数学的启蒙,观课者则领略了从教学走向教育的魅力。

综合几次观课的过程,记者拾取其中的几个片段予以分享。

课一开始,张宏伟没有直接导入新课,而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安全、安定、安心”的课堂文化。

“张老师常常给学生送三句话,只有在课堂上敢于胡说八道,将来你才可能能说会道;只有在课堂上敢于胡思乱想,将来你才可能有奇思妙想;只有在课堂上敢于胡作非为,将来你才可能有所作为。”如此有力量的三句话,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一位好玩的老师,这一定是一节值得期待的数学课。美国年度教师雷夫曾说,在他的第56号教室里,真正的秘密不是因为有了什么,而是因为“没有害怕”。毫无疑问,张宏伟从一开始就在试图营造一种“没有害怕”的课堂氛围。

这是记者感受到的“育人大于教书”的第一个细节。

接下来的师生对话更是意料之外、旁逸斜出,但又如此让人回味无穷。

师:小数学过了吗?

生:学过了,四年级就学过了。

师: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问题。

师:没有问题,我们还要学吗?

生:学。

师:为什么还要学?

生:因为你要教。

师:我们的学生总是如此善良,如此懂老师,你要教,我们就陪你玩一会呗。

师:同学们,这个世界最可怕的就是没有问题。会学习的人总是能够在别人都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新的问题。既然你们都没有问题了,那老师来问一个关于小数的问题,小数的英文单词谁知道?

学生们面面相觑,有人摇头,有人好奇地望着老师。

师: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

生:你可以教我们呀!

师:但老师今天不负责教,怎么办?

有学生说,可以上网查。于是,真正的学习便从这里起步了。学生学习的路径被自我打开,学会借助网络等资源、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学习的人,不是包办学生学习的人,真正的学习是当学生离开教师之后依然愿意学习,依然会自主学习。

这是张宏伟为学生打开的第一扇窗。

一堂课就这样由一个接一个充满挑战性、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由一轮又一轮的师生对话向前推进。这个过程中,让记者备受感动的是,张宏伟每一次回应学生时的评价性语言真诚而有力量,具体而不重复,没有让评价沦为“你真棒”的乏味和无力感。

“你发现的这一点,老师都没发现,你是老师的老师。”

“你是第一次主动站起来发言的女生,我们给她点掌声。”

“欣赏别人的同学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欣赏。”

更精彩的评价是在这一节课的最后,进行总结时张宏伟问:这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学生说,“我学会了借助网络来学习”。有学生说,“我学会了任何事情既要正着想一想,也要倒着想一想”。还有学生说,“这节课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掏空法’,就是要善于刨根问底,穷尽思考”。

师:请3位同学站起来,接受大家的点赞。其他同学总结的是学到的知识,这3位同学总结的是学习方法。同学们,方法是比知识更重要的知识,我提议全班同学连续给他们3次掌声。

这是张宏伟给学生打开的又一扇窗。

一节好课可以有N个解读的视角。张宏伟的这节课将小数放在了整个数学体系背景下,他更像是数学知识点的挖掘机,让学生更为丰富、全面、完整且深刻地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发现了小数的真相,也让学生发现了小数的四大美:精确之美、简洁之美、统一之美、对称之美。

当一位教师可以站在整个知识谱系当中去面对教材,当一节课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美好的学习体验,当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不断被引爆,他让学生遇见的不再是知识,而是成长;他所做的不再是教学,而是教育;他所关注的不再是学科,而是人本身。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1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