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学习之旅,我带回了合作学习36计”“本次活动精彩纷呈、脑洞大开,课程馆的体验更是让人啧啧赞叹、流连忘返”……5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和武汉洪山小学承办的“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第六站在武汉洪山小学举行,活动锁定“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主题,吸引了全国22个省份近800名教师参会,近3500人在线观看活动直播。武汉市教育局、武汉经开区政府、武汉市教科院、武汉经开区教育局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参会教师在学习、体验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习更好玩,让教和学更有意思。
学习为什么要有意思
教室中常常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课上,学生趴在课桌上睡大觉;课下,即使条件有限学生也照样做游戏。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认为,这是因为教师“太正经”——课上照本宣科讲教材,“太刻板”——知识与体验相脱离,“教师这种行为没有错,但没意思”。
成人做事注重“有意义”,儿童则关注“有意思”。活动中,叶显发以旅行为例,讲述了“体验”的重要性:“旅行最重要的是体验和经历,是行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抵达目的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课程履历’,让学生过一种洋溢‘体验’的学习生活,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才会水到渠成。”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体验方式。这是共识,但有人认为,课堂游戏只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必要元素。
事实上,加拿大学者巴格利曾经分析了2004年至2012年期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先后提出37项影响未来教育的新技术,7项技术被后期的4份地平线报告证实,其中一项就是基于游戏的学习。
游戏可以改变学习?
活动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结合认知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研究成果,介绍了自己基于学习科学视角的游戏化学习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呈现了游戏的三层核心教育价值:游戏动机、游戏思维、游戏精神,其中游戏精神是最具价值的,强调学习者以对待游戏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三者的核心联系就是高效学习的深层内在动机。”尚俊杰说,“游戏化体验式学习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
这种改变已经开始发生。活动中,与会者看到洪山小学开辟“童心牧场”,让学生与小动物零距离接触;建设开放式植物园,并根据学生喜好让入园通道从树林中穿过;教师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查阅和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也以视频的方式上传到云端,随拍随传,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变得动态而有温度。
“‘有意思’是一种思维模式,让教育从技术走向艺术。别样课程开发经历为教师打开了一扇窗,窗内是专业技术,窗外是思维和视野。”洪山小学校长叶丹在分享学校成果时说。
如何让学习有意思
游戏让学习有意思,教师应该如何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现场,教育学博士、台北市敦化国小原校长吴慧琳的《当进行曲遇上圆舞曲》音乐公开课,让与会代表大开眼界。
公开课的内容是音乐节拍,吴慧琳让学生用叉子、勺子区分不同音乐节拍的特点,利用筷子体验音乐节拍的轻重,利用气球感受不同音乐节拍营造的氛围,同时用勋章、糖果等小礼物吸引学生参与游戏。从单人游戏到双人游戏再到集体游戏,道具不断升级、游戏不断升级,学生从拘谨到放松,学习任务也在学生游戏热情的一点点释放中完成。
“没有人可以阻止儿童玩,但我们可以将游戏融入教学,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尚俊杰说,将游戏融入教学,可以是插入更多的课堂游戏,也可以是将游戏元素、游戏机制融入非游戏的教学场景。
在“说课议课”环节,洪山小学教师陈曦的语文课《三打白骨精》,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河南郑州易数学研究中心教师郭诚的数学课《植树问题》,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奥秘。
“有意思”的形态可以很丰富,做小游戏、玩角色扮演、探讨生活问题都是可选择的方式。与此同时,上海市特级教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建初在点评时提醒,“有意思的学习”要避免浅表学习、虚假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背后是理念的变革,“教师要明确学生为谁而学,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就是最好的资源”。
“说到底是学习权的问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康华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郭建珍对黄建初的观点表示赞同。此次活动中,郭建珍带来了绘本课《活了100万次的猫》,教学中她始终以和缓的语气引导学生“倾听”文本。这一特质也是吴慧琳的公开课让参会者赞不绝口的原因——不评价学生做得好与坏,不疾声厉色追求答案,放低姿态让学生在学习中尽情游戏。
在“闪电演讲”环节,一位来自河南南阳的参会教师表示,吴慧琳“蹲下来”或表示赞美或提出问题的姿态让他印象深刻,“在她的一蹲一起中,学生从最初的拘谨胆小到最后完全融入课堂,课堂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一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参会教师说“原来学习真的可以更有趣,身体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吴慧琳老师太可爱了”。
在合作学习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学校发展研究室主任郑杰看来,这种“可爱”是可习得的——给学生提供爱的体验,接纳每个儿童的共性和个性、好与坏,看见儿童的需求,与儿童产生联结即共情。比如,批评儿童时不说结论性话语,而是按照说感受、表原因、提要求的顺序表达;表扬儿童诚实、努力等品质时不说“你很诚实”,而换作“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场,让他们在心中肯定自己,因为“儿童始终是自己成长的”。
“教育是很具体的,我们对儿童的爱就在与儿童的对话中。”郑杰说,“每个教师都持有教师专业资格证书,我们是职业技术人员,我们的技能就是研究儿童、认识儿童。”
活动中体验“有意思”
活动当天,不少参会代表进入洪山小学就被道路两旁的课程海报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获取感兴趣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的一个重点就是课堂展示和观摩,此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展示了72节优质公开课,每位公开课教师都有一个独立的海报,为了方便参会代表观课,海报对每节课的观课要点、课型等给出提示。
游戏化学习、合作学习、多科融合,形式多样的展示课引发了参会者的热议。其中,由黑龙江省北安市和平小学校3位教师、1位学生“小老师”带来的《登鹳雀楼》融合课获得了更多关注。教师冯春梅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被观课教师挤得满满的,几个学生下课后拉着“小老师”的手问了许多问题,他们还互相加了微信,成了朋友。
探索“有意思的学习”,首先要感受“有意思的学习”。在“课程馆”体验中,洪山小学开放了14个课程开发体验馆,参会代表在与洪山小学师生的互动中体验益智桌游,了解“给教师的22个实用工具”的开发过程,学习教师“码教案”制作过程和教师“一日闯关”课程,获取开发、实施课程的电子资源包。
“未来的你,你好,我是从前的你,从前的你总是认为父母给你的爱不够。其实,他们是很爱你的……”这是特色活动观摩“出口成章”环节学生完成的“给未来的一封信”口头作文,他们还现场完成了“疼痛的滋味”“难忘的一次游戏”“我最近读的一本书”“童年趣事”等即兴口头作文。现场的同声传译设备将学生的口头作文转化成文字并打印成册,学生还可以回看表演视频,改进展示姿态和口语表达。
267名学生,从教师命题口头作文到学生选题口头作文,从嘉宾出题后随即抽选学生口头作文到所有学生走进观众席与参会代表互动,不断升级的体验让湖北省洪湖市实验小学教师罗黎大呼“过瘾”。
学生作文“硬功夫”在具有挑战、竞争的游戏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设计有趣的活动,首先需要教师做一个有趣的人。”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武丽志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研究中寻找有趣的点,不妨多研究“微小课题”“实践问题”“身边问题”“新的问题”。
不一样的课堂样态、不一样的教研样态、不一样的会议样态、不一样的成长样态,作为一项公益性教研活动,“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至今已走进6所学校,每次聚焦一个教育教学痛点,收获了一众“铁粉”。福建省南安市鳌峰小学教师林周毅是一位乡村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观看活动直播,用“震撼”、“冲击”两个词表达观感;安徽省太和县双浮镇刘老家学校教师张奔在微信朋友圈写道:“这次活动不仅有内涵、有水平、有新意、有态度,而且有规模、有效果、有意义。”
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关爱教师成长。
“‘创课’是一种态度,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更有趣,成就更有意义、更有意思的学习。”一位参会教师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29日第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