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记者手记

“做家门口的好学校”

发布时间:2019-11-26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上学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侯恩芳的学业是在教师的帮衬下完成的。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经历,她对物质要求极低,办学20年,住校20载。

侯恩芳对师生成长的关爱与关怀,像雨露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许多民办学校创办人到树人教育集团参观,看见整栋楼里设置有农耕馆、国学馆、隆尧历史文化馆,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改成教室得多招多少学生啊”。

“与学生数量相比,我更看中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建校两年的树人文茂中学没有盲目扩大班级数量和班额,而是像侯恩芳所说,“迈小步,不停步。中学创建时间短,需要一段‘沉潜期’”。

对外发展不急功近利,对内员工的福利却逐年提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集团教职工工资支出大幅度提升,同比增长123.8万元;其次是教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子女就学免除费用总额大幅度提升,上半年共免除费用57.1万元;解决了19个家庭40余人在集团内就业。

在树人教育集团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大家一致觉得需要增加一些奖励时,侯恩芳只会给更多,往往都是教师说,“可以了,可以了,太多了”。

教师流失率高是民办教育发展最大的痛。在树人教育集团,侯恩芳倡导“家文化”,无论是免除教师及其直系亲属子女就学费用,还是每年教师节评选优秀家属,这些举动巧妙化解了教师大量流失的现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家属同样也是。”这也许是大家愿意与侯恩芳共同守业、创业的关键。

有了上下齐心的教师队伍,侯恩芳提出的“做家门口的好学校”有了“底气”。

侯恩芳还有更深远的考虑,“做家门口的好学校”不只是让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树人教育集团,还要让那些流失的孩子逐渐“回流”,进而改变地方的教育生态。

“能影响多少是多少,能回来多少是多少。”侯恩芳是在诉说,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27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