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改研究院

以测评推动教育改革深化

发布时间:2020-01-07 作者:常生龙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测评工作指明了方向。

测评,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与学的环节。一项好的测评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优化学习方式,同时能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考试评价机构等教育测评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合理决策的依据。近年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积极顺应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努力推动自身从“考试组织”向“考试评价”转型,着力打造专业化的考试机构,在教育测评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创新测评机制,反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2014年,上海市率先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创造性地建立起“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改革新机制。5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测评机制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设立,既改变了过去文理分科导致的偏科现象,也给考生提供了多元选择的空间,更让过程性评价的理念落到实处;英语学科一年两考,在避免考生因偶然因素导致失误的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反思学习优势和缺点的平台,同时也有效减缓了考试的焦虑心态;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方式的实施,扭转了过去仅凭借高考成绩来评价和录取学生的做法,在全面了解学生常态学习状况基础的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了展示平台。

以测评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近年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积极稳妥推进新高考改革的同时,不断创新测评的领域和机制,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比如,以科学课程为载体,尝试构建从小学到中学的学生学习能力框架体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科学领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进行测量,界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理解某一科学概念所经历的不同能力水平,然后通过测量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与常模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作出较为精准的判断,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得到有效落实。

比如,针对PISA测试、上海市绿色指标测试以及考试院组织的相关测评中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问题解决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以生物和地理两个学科为载体,构建“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能力模型,研制以跨学科学习为背景的学习内容标准和能力水平标准,以此来检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水平,并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比如,着眼未来,针对当前不少学生的学习已经在网络、智能设备等信息环境下进行的实际,主动探索教育测评的机考模式,通过模拟现实、动画呈现等各种新的形式,拓展测评工具的类型、结构、呈现方式,通过试题题型的重新设计、试题组织的重新编排、能力模型的重新架构、命题方式的重新建设、成绩报告的重新编制等一系列环节的重构,让机器测评更加符合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让传统测评无法检测的学习能力在机考方式下得到有效测量,让测评数据的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比如,着力改变测评结果的呈现方式。给学生的测评结果不仅仅包含学科考试的等次或成绩,还有学科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得分情况,以及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比例、所考查相关能力的实际水平,学生可以通过测评报告清晰地给自己的学习定位,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除了针对学生的成绩报告外,还有针对学校、针对区域的学习报告,帮助学校了解学科教学的整体状况,帮助教育局和教研室把握区域整体教与学的质量,让测评对教与学的反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

变革测评机制,将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向指向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考试评价转型发展的一大亮点。

采取多种方式,激发教育测评的改革活力

为更好地向专业性考试机构转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推进教育测评方式的转型发展,从点上试点到面上铺开,近年来逐步积累起测评方式变革的经验和案例。

一是增强队伍的专业素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工作坊等途径,让考试院的团队成员始终将目光瞄准世界教育测评理论和测评实践的最前沿,学习、吸收、借鉴最新的测评技术和理论,将其运用到本院测评方式变革的实际之中。不断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团队成员之间凝聚起强大的推动变革的力量。

二是瞄准测评的关键领域。以探索推进学习性评价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在全院团队成员中逐渐树立起“测评指向学习,测评为了学习,测评也是学习”的改革理念,改变过去只追求学习结果的评价模式,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多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成绩报告的发布,让测评具有更多的反拨教与学的效能。

三是借力高水平研究机构。为了让测评改革与世界水平接轨,考试院在测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世界著名考试评价机构的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剑桥大学考评院、美国大学入学测试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借用各方专家的智慧推动测评改革走向深入。

四是鼓励部分人先行先试。测评改革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在推进测评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让一部分积极分子率先动起来,以项目方式加以推进,在取得初步成果之后通过各种平台加以宣传和推介,激发更多团队成员的改革意愿和动力,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

五是给出制度化改革保障。改革工作没有先例,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考试院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近年来梳理了保障改革有效推进的各项制度,为测评改革的实践探索保驾护航。

探索改革路径,推动测评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在上海和浙江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正在逐渐扩展到全国各个地区。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测评方式的变革也将成为深化招生考试领域改革的重点之一,引发更多的关注和实践。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测评改革有如下几个路径和抓手,可以为各级各类测评机构提供借鉴:

一是努力提升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在测评中的获得感。在确保新高考改革各项任务圆满落地的同时,如何让各方有更加适宜的测评体验和感受?考试院团队成员走进上海市各高中、社区和与群众关切度较高的机构进行测评方式宣讲,让各方理解测评的新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从测评数据中挖掘关键信息,逐渐建立起为学生、学校、区域提供成绩报告的制度,让各方在获得测评成绩的同时,更多地发现成绩背后的价值所在。

二是着重提升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测评素养,让测评的新理念、新实践能被更多教师所理解,形成推动测评改革的强大合力。考试院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和工作坊,都邀请基层一线教师参与其中,以测评改革为导向的项目实践更是汇聚了各区的教师积极参与,他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测评有了新认识,对变革有了新期待,他们就是测评改革的宣传员、点火人。

三是围绕具体的改革项目在基层建立基地学校,把测评的前沿探索和基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基地学校的教师从测评的角度看教学设计,从测评的视角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让课堂成为测评变革的发源地,让教师在测评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学校获得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08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