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课程观

重构与优化:课程改革实践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0-01-07 作者:黄津成 来源:中国教师报

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其标志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有三个关键词让人印象深刻,即“育人方式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文件的发布开启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也促使课程改革进入发展的新样态。

以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起点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到2019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程多样化成为学校的新常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存在和发展的“学校课程”理念已为社会认同。2019年的这两个重要文件,为满足人民的需要、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把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于是,在原有学校课程基础上,重构课程、优化课程、发展课程,提升课程质量就成为课程改革的新主题。在实践中,这一主题表现为三大实践样态。

样态之一,以学习为中心重构和发展学校课程。当下的课程改革围绕实践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主题学习等与传统接受式学习方式有明显区别的课堂样态,倒逼课程实践深入到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和校本课程的学本化发展。于是,学校实践中出现了基于学习方式优化来重构和优化课程的探索。如浙江西部的一所农村学校,以考察研学、调查走访、现场体验、表演展示、主题探究、劳动操作等学习方式为逻辑起点,对课程资源、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进行再设计,重构了校本乡土课程,发展出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

样态之二,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建设特色课程群。美好教育需要美好课程支撑,美好课程有一个重要特点——课程是“各美其美”的。为建设“各美其美”的学校课程,学校开始重点开发和打造基于地方和学校实际、有个性特色的课程群,以特色课程群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一所书法特色初显的乡村小学瞄准书法特色教育的深化发展,设计开发了《漂亮的生字生词》《优美的必读古诗词》校本必修书法综合课程,形成了《璀璨的明珠:历史长河中的书法》《书·文·画:优美的中国书艺》《时尚的艺术:传统书法与现代设计》和系列书法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书法特色的优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样态之三,为了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区域优质课程共享机制。人民大众所期望的美好教育是公平、均衡、优质的教育,因此学校课程的优质与均衡发展成为区域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区域优质课程共享机制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杭州上城、下沙、萧山等地,在区域内共享精品课程,组织校际强强联合开发优质课程、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走校选课学习、教师响应学生要求走校开设课程等课程共享运作机制被创造出来,较好实现了区域内优质课程的“均衡”。

三种课程改革推进的实践样态,促进了学校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发展,助力了学生个性发展,助力了“各美其美”的美好教育发展。可以说,20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常态、新阶段。

也正是因为课程改革的“新”,发展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在构建和实施学为中心的学校课程方面,由于资源、技术、师资以及学校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发展并不顺利,不少非常有创意的好课程,在实施中又逐渐回到了传统的课堂形式;较小区域内的课程共享得到了发展,但从大范围看,课程发展的不均衡正在加剧,尤其是农村比较偏远的学校,受条件限制无法共享优秀学校的优质课程,自身又缺少发展优质课程的能力,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所以,让美好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发展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乡村偏远的小规模学校和师生,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08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