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学校根据办学水平和条件可分为优质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小规模学校。在这两类学校中,薄弱小规模学校相对较多。如何实现小规模学校的优质发展?小班化教学共同体是一把打开小规模学校优质发展的“金钥匙”。
小班化教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小规模学校为实现共同愿景,以小班化教学为研究路径而自发组成的团队。每个小班化教学共同体由5-6所小规模学校组成,其中包括一所小规模优质校和几所小规模薄弱校。小班化教学共同体以小班化教学为抓手,共同研究小班化教学策略,进而实现小规模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保证效果,小班化教学共同体需要建立以下运行机制。
目标规划机制。一是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小班化教学共同体三年发展规划,确立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实施原则、组织方式、保障机制等管理框架,确保小班化教学共同体有“法”可依。二是小班化教学共同体与市区配套制订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可结合各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并与共同体发展理念和愿景高度融合。三是小班化教学共同体成员校结合小班化共同体的发展规划详细制订本校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三个层面的规划环环相扣,促使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发展方向明确、目标清晰、行动有序。
校际互动机制。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各校每学期围绕小班化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共同确立一个小班化教学研究专题,根据专题再细分成多个子专题,各共同体学校轮流开展子专题的探索与研究。在小班化教学共同体中,优质校要对薄弱校定期进行指导帮扶;优质校还可派出优秀教师或班主任到薄弱校驻校交流一个月或一学期;各学校间可进行校际教师结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共同体学校定期举行成果展示,为教师搭建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教师在学习、研讨、分享、展示中,各项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校际互动机制能促进各小规模学校互学互鉴,实现小规模薄弱校快速崛起。
行政保障机制。一是专项经费支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小班化教学共同体配套经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以下几方面的支出:改善办学条件、培训教师、课题研究、常规活动等。二是生均经费支持。出台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学校生均经费按班拨付政策。由于小规模学校人数少,生均经费总量不足。为改善这一现状,可以采用按班拨付。三是教师编制支持。出台教师编制倾斜政策,对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采取班师比的方式核算编制。由于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学校学生人数少,按国家各省核定的生师比统一配备教师,教师总量一般不足,因而可以采取班师比配备小规模学校教师。
评估激励机制。定期对小班化教学共同体进行过程管理与督导评估。区域要制定小班化教学共同体管理与评估办法,重点评估小班化教学共同体示范校承担“传帮带”的责任和义务,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建设及促进成员校共同发展情况,以及各校在小班化教学专业领域进行探索、研究的进展情况。对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进行质量监测。可以运用市、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时监测各校教学质量,并及时对各校进行诊断和反馈以改进教学。评估激励机制能促进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学校主体性的发挥,以评促改促进小规模学校优质发展。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2020年05月20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