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湖北省五峰县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留守儿童集中地区,有留守儿童2355名,这一庞大的群体在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父母教育长期缺位,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信等,他们也是教育脱贫攻坚要重点关注、解决的人群。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是家庭教育责任的缺失。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子女托付给隔代长辈或培训机构,把教育全部交给学校,忽视了家长在子女成长中的陪伴和责任;二是家庭教育理念的陈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教育,孩子得到更多的是溺爱,缺失了习惯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三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孤独。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少家长陪伴和沟通,导致孩子心灵孤独、性格孤僻。
基于这样的认识,五峰县教育局广维度、多渠道搭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网,齐抓共管补齐留守儿童教育“空白”的同时,聚焦精准人群、精准问题,为区域教育脱贫攻坚找准着力点。
健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体系。为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县委、县政府建立了由民政、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参加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推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教育局出台《留守儿童工作方案》,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成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全面摸清留守儿童精准信息,建好动态信息管理基础档案,出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相关制度,全面扎实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
构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阵地。一是实施家长学校建设全覆盖。以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建设家长学校,培养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育家庭教育专家团队,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唤醒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意识,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参与到家长教育活动中。学校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情况,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构建家校立体教育网络。二是实施家长委员会建设全覆盖。以班级为单位,全县成立344个家长委员会,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交流沟通制度,推动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委会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时时关注孩子学习状况、心理成长、习惯养成。家委会成员还主动承担起“班妈妈”“班爸爸”的责任,对留守儿童给予生活关爱、心理辅导、陪伴成长。
实施家长课堂建设全覆盖。县教育局通过“三宽教育”开发了家长学校手机版系列课程和学习平台,将科学的家长教育课程精准投放到每一个外出务工的家长手机上,让家长学会远距离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让亲情不再“远在天涯”,让教育如同“近在咫尺”;定时、定点、定主题组织家长聆听专家授课,观看“互联网+家庭教育”专业课程,让家庭教育新理念深入人心。
畅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渠道。为增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县教育局发起了“一封家书”活动,号召所有学校的家长和孩子拿起久违的纸、笔,让亲情得以链接。全县共发出家书1万余封,通过“读家书、写家书、传家书”,在一纸传书的亲情互动中见证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这样有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多方力量参与留守儿童成长过程,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项教育生态工程,能有效促进家校关系的改善,有助于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聚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感知家庭温暖、感恩家长培育、感激社会关爱,把教育精准扶贫的温暖触角覆盖所有学龄儿童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
(作者系湖北省五峰县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26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