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妙招

“磨文时代”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0-09-01 作者:高 洁 来源:中国教师报

十几年从教时光,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5年前,我正式负责整个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角色的转变让我一下子意识到:教科研对我而言,已经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磨文1.0时代:个体读写分享式。刚开始,有教师觉得在小学做科研、写论文就是浪费时间。怎样带领一群教师主动写文章,是我面对的首要“课题”。我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肚子里“有货”,才能写出来。所以,我们采取个体阅读、写作基础上抱团分享的方式。寒暑假,教师们会将自己的读书随笔上传到校园网,其他教师可以跟帖留言。

如果说这是躲在网络平台背后的思考,那么全校开展的“教师讲坛”就是面对面的鲜活分享了。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也可以分享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教学经验……将其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具有独特思想光芒的文章。

磨文2.0时代:团队集体交流式。有了读书和写作的习惯还不够,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从个人角度去思考,还分享大家的“思维精华”,从“一对一”“一对多”走向“多对多”。

整理教师假期上传的读书随笔时,我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上课发言习惯”的话题出现频率颇高。于是,许多教师在校园网就“发言”展开了交流,吸引了各个学科教师的加入。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小小的思想火花带给我们大大的惊喜。

而这样的头脑风暴,逐渐成了常态。

磨文3.0时代:小组抱团导师式。集体交流有时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参与率。那么,怎样更精准地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有所收获?2017年,我们尝试了“导师式”的分组“磨文”形式。在磨文前期,教科室在全校教师中聘请相关骨干教师为“校级磨文导师”。其次,教研室进行分组,给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剖析价值的论文进行磨文。紧接着,采取分小组抱团结对的模式分步研讨,磨选题,磨框架,磨成文。

首轮磨文后,“校级磨文导师”之间展开第二次碰撞。教师从论文选题的确定、素材的选择、角度的切入等方面一一剖析推敲。这样精准的教师“磨文”活动收益颇丰,仅2018年,我校在区级以上论文评比投稿文章达40余篇,获奖率较上一年提升了20%左右。

“磨文时代”进行中:深入研讨系列式。2018年开始,我们又采取集体磨文团队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范围,进行“一月一磨文”培训。如此一来,人人可以有研究,引导教师从“写文章”逐步迈入“做研究”的行列中。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著名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今,我们的磨文4.0时代正在酝酿。期待属于我们的全新“磨文时代”。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立贤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02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