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键人物

乡村孩子心中的“守护绳”

发布时间:2020-09-23 作者:孙陆培 来源:中国教师报

“跳绳的乐趣让她找回童年的纯真,跳绳的坚持精神又让她直面人生挫折,茁壮成长。”这是江苏省睢宁县庆安镇骑路小学教师、花样跳绳教练员刘彦分享时提到的典型案例,更是骑路小学“绳韵少年”系列课程对一个留守女童带来的改变。

绳,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物件,让扎根乡村30余年的刘彦与她心心念念的农村孩子结下了更为深厚的情缘,种下了新的梦想。

17岁时,怀着对教书育人的憧憬和向往,刘彦踏上了从教之路。她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会成为一名“全科教师”——音乐、语文、数学、英语都教过。“刘彦总在最需要她的地方出现,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哺育着孩子们的心灵。”骑路小学校长刘恩说。

骑路小学的学生有近60%是留守儿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给养,更是心灵的慰藉。作为班主任,刘彦在授课之余也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刘彦的同事说:“在孩子心中,刘彦的抽屉就是一个‘百宝箱’:头发长了,刘老师拿出剪刀和围裙化身理发师;磕碰伤了,刘老师变出创可贴和消毒液;受委屈了,刘老师便化身‘知心姐姐’倾听开导。”

2014年,骑路小学开始探索通过花样跳绳运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刘彦主动兼任花样跳绳教练员,就此开启了她与“绳”的不解之缘。

当时的刘彦对花样跳绳并不十分熟悉,仅仅在外接受了几天的专业培训,就硬着头皮当上了教练员,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单摇跳、双摇跳、车轮跳……通过反复观察、练习、展示,刘彦手把手带出了第一组花样跳绳“小选手”。孩子们在艰苦的训练中逐渐磨合、协调,尝到了成功的乐趣,便开始带动其他同学。

“当他们练成新的花样向我展示时,我就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他们边跳边咧着嘴笑。”睢宁县教育局局长彭燕说。

不到两年时间,孩子们自创的跳法达到了300余种,学校自制花样跳绳微课200余个。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刘彦自编的音乐响起,孩子们便迅速来到操场跳起绳操,每天都能吸引不少村民驻足围观,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6年11月,骑路小学被授予睢宁县“花样跳绳”特色学校称号,刘彦也看到了花样跳绳教学成果“走出去”的希望。

2017年,骑路小学开始着手申报名为“绳韵少年”的省级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基地。立项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取经、表演、总结,刘彦主持了“绳韵少年”课程体系的重构,以花样跳绳为核心,从“跳”“做”“画”“唱”“织”等方面入手开设了11个学生社团,并利用各门课程传递“绳文化”。“在语文课上表演‘绳’剧,在数学课上用绳子演示图形,在美术课上做‘绘画绳’,在体育课上学习跳绳技能……”提到绳与课程的融合,刘彦如数家珍。

“我们的课程建设做到了全员参与、全科参与。”刘彦自豪地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乡土资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如今,刘彦在乡村教师的道路上走过了30多个岁月。“用最美的心情,做一名既点燃自己又照亮别人的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是我永远的追求。”刘彦说。

(作者单位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23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