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偏远的农村薄弱校到武汉光谷最大的优质校,王彩云任过5所学校的校长。正是带着风、寻着光,每走一所学校,她都能办得风生水起、特色鲜明,成为同行眼中的“教育匠人”“能人校长”。
————————————————————
“外表娇俏,温婉干练,看到她,走路都是带着风,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24年的教育生涯,就有21年做校长。别看年纪不大,她的资历可比我们老多了,她是年轻的‘老校长’。”
采访中,教师们这样评价她。
1999年,22岁的王彩云成为当时武汉市江夏区最年轻的女校长。如何对一所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如何管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教师?这些都需要她在短时间内找准坐标系,当好领头羊。
从最偏远的农村薄弱校到武汉光谷最大的优质校,王彩云任过5所学校的校长。正是带着风、寻着光,每走一所学校,她都能办得风生水起、特色鲜明,成为同行眼中的“教育匠人”“能人校长”。
做教育,王彩云对每一天都充满期待感。每天一踏进校园,整个人就精神焕发。
“抱团取暖,让教师‘和乐’成长”
2016年9月,受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教育局委派,王彩云从武汉光谷九小调至光谷三小任校长。
每每走进新学校,她都有一个惯例——“读史”。在她眼里,这是学校的“身份证”,也是学校发展的“明信片”。
对于光谷三小,王彩云也不例外。这是武汉·中国光谷第一所中小学办学水平市级示范学校,也是武汉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同时也是武汉市第三届群众满意学校和武汉市首批现代化学校。在这所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学校里,身为校长的她,思考着身在何处,要将这所学校带往何处。
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调研、走访、谈心,王彩云清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和乐”中创新发展。这也意味着,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和乐校园,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少年,学校才能与光谷同步直至超越和引领。
教师有成长,学校发展有力量。王彩云拾到的第一把“金钥匙”就是让教师抱团取暖。
她深知,自己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为团队搭桥筑路,让每一个新进教师从混得脸熟到在团队里摸滚打爬,最后能独自挑大梁。
在王彩云的倡议下,学校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了新秀班活动,每月一次。内容涉及“最美朗读者”“青年教师课堂管理”“如何做好个人课题”“学说课技巧”“我的创新教育故事分享交流”、微课教学、演讲比赛等。
在新秀班这个舞台上,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艺术,分享教学思想,领略名师风采,绽放课堂智慧。
方典是一位年轻教师。新接手的班级有个特殊学生性格乖张、脾气暴躁,常常使课堂不得安宁,让方典不知所措。
新秀班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为方典解了围。
讲讲“尴尬事”、支支“小妙招”、说悄悄话、交好朋友,大家帮助方典尝试变换思路后,方典顿时豁然开朗,学生也很快跟变了个人似的。
为此,方典将每天与学生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部长达万字的教育叙事集。点滴事情汇聚成连续故事,学生是主角,教师也在不断磨砺中成长。
如今,有许多像方典一样的教师,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新秀班的每位教师收获了自然的生长。
除了新秀班,如何让在职场拼搏多年的教师也能自主生长?20多年的办学生涯中,这个问题一直在王彩云脑海里萦绕。通过“青蓝结对”,领着一群人奔跑,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形成了。
教师杨思,入职几年就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课堂教学比赛、师德演讲比赛、朗读者大赛、教师五项全能比赛等。
“一次次磨课,我从一片迷茫到茅塞顿开,觉得每一天的课堂都充满了研究的力量。一次次教研,从思想共鸣到观点争鸣,每一次分享都充满了生长的力量。”杨思说,做课题是她为师经历中最难忘的事情。
开题报告、课题推进、微课题研究,她为每一个环节都有专家和导师的指导而感到幸福。
原来,做课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高处找点,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实践中也能做研究”。历练中的杨思不断成长,先后荣获区十佳教师、区十佳班主任、市百优班主任称号。
如杨思一样,2014年入职的李佳旖近几年也惊艳绽放。在美术课教学中,因为有团队的帮助,2015年她就取得了全区赛课一等奖的好成绩。2018年,李佳旖录制的课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接着又被遴选到全国参加现场上课比赛。如何在短时间内打破常规,实现超越?每个人都很紧张。
学校迅速组建“智囊团”,方案部署、前置学习、头脑风暴、跟踪修订、分组磨课、课堂展示、线上评教、后续研讨……常常是夜色已深,磨课未止,萤火虽小,汇聚成光。终于,李佳旖夺回了大奖。“在团队引领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场竞技看似一次磨砺,实则终身成长。” 李佳旖发自肺腑地说。
“有了智慧探索,课堂有趣多了”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在王彩云眼里,好校长、好教师生长在课堂里,成就了一所好学校。
特别是今年,一场特殊的疫情让教师快速拥抱了智能时代,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运筹帷幄”,赋能学生,让师生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一次,王彩云推开605班教室门,学生正拿着“金话筒”进行心理课分享展示,而教室内播放的音乐却来自学生的智能电话手表。心理健康教师王芳介绍,这是一款蓝牙话筒,可与学生的智能手表连接成为语音播放设备。正由于“金话筒”的使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获得感、仪式感大大提升,学生会提前在自己的智能电子设备上搜集相关学习素材,为上课展示做准备。许多学生主动申请“金话筒”展示,这也成为一项需要排号的热门学习活动。
“金话筒”的使用仅仅是学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一个缩影。如今,学校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内外融入了新媒体、新技术:语文教师方利在讲授壶口瀑布时,利用VR眼镜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立体的壶口瀑布;英语教师王宏莲在英语绘本课上,利用VR眼镜带学生从动物的视角观察世界;英语教师刘婷、数学教师秦岭等在课堂上利用弹幕、计时器、分组统计等小程序,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听课听得如痴如醉。
最近,王彩云惊喜地发现,上完课的教师蔡田总是满脸笑容,眼神中充满兴奋与激动。她走过去问其中原因,蔡田说:“感谢学科中心组的线上赋能,让我一人上课,多人受益。”
原来,蔡田执教低段数学的研讨课时,同年级学科组教师都能线上参与,对课程的安排、课例的分享都能“插上话”,课也因此变得灵动。
王彩云说,为了建设这样的“智慧新课堂”,学校聘请骨干教师成立了“学科中心组”,按其特点分配到各个年级,落实到个体指导上。每周至少打磨两节研讨课,让上课教师、参与磨课教师逐步理解“智慧新课堂”开展的方法与策略,也让听课教师有了可参照、可触摸的课例及研讨空间。
智能时代,智慧课堂少不了数据评价,这也是办学中一直难啃的“硬骨头”。王彩云介绍说,随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在光谷三小逐步推行,学校变传统结果评价为多元化、过程化、发展性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武汉市是走在前面的。比如,利用武汉教育云“人人通”APP发布诸如阅读打卡、口算打卡、英语打卡等活动,记录学生打卡频次,形成学生打卡成长档案。或通过平台发布课前、课中、课后导学案或小测试,分析数据,指导备课、上课及辅导,同时形成学生个人线上错题集。体育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锻炼视频打卡,引导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音乐、美术教师通过发布主题艺术活动,开展线上画展、线上音乐会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艺术修养,同时建立学生个人艺术档案。各项数据支撑下的成长档案也指向学生综合的发展性评价。
对于教师评价,王彩云强调,在传统纸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学校强化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及应用合理性的评价,强化教师对学生综合性评价的考核,既考核学生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突出增值评价;也考核相关教师,需要他们呈现学生在信息学科上的成长档案及相关材料,保证考核真正落实到位。
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师生感到十分欣慰。一次,王彩云在202班教室观课,看到语文教师马锐敏给学生颁发“阅读小明星”奖状。
“颁发的依据是什么?”王彩云问。
“基于线上阅读打卡活动产生的数据平台,它会自动记录、生成学生相关数据,我们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马锐敏的回答令王彩云很满意,这正是她一直想推的评价方式。
“营造文化,让这里的一切因‘和乐’而生”
在王彩云眼里,一景一物皆为文化。校史陈列馆、戏曲室、养成教育馆、农业农具陈列馆,这些都是精心布置的文化元素;“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十二生肖园”“和乐图”等,续写师生无限精彩的故事。
2017年,为了给学生营造“戏”文化,让学生更好体验感受戏曲学习的氛围,王彩云带领团队专门打造校园戏曲脸谱文化墙,让戏曲文化浸润校园。
2018年,王彩云带队特聘请汉剧院专家创作富有戏曲元素的校歌《光谷三小是我家》。歌曲融合“和乐文化”内容,以汉歌的形式结合汉剧的唱腔和念白,朗朗上口,易于学唱。
2019年,在王彩云的建议和大力扶持下,学校戏曲馆建成,并邀请谭派京剧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到场揭牌。看到古香古色的场馆和学生获得的一张张奖励证书,王彩云高兴之余心里更加清楚,这一切都是努力前行的结果。
“追求风一样速度的,是我;向美而生向阳而行的,还是我。”王彩云总是以这样的口吻自嘲。
在光谷三小的校园里,王彩云虽然天天忙碌,但是仍会幸福地陶醉在师生的“四季歌”里。春天的歌——远足实践行(如去武汉花博会等地方远足等);夏天的歌——感恩母亲节(当天组织学生为母亲准备惊喜等);秋天的歌——金秋祖国颂(手绘百米画卷、合唱比赛等);冬天的歌——新年新愿景(师生共同开展元旦会演等)。
“以四季为歌,扬‘和乐’精神。”这里的师生,在王彩云看来都是与自己一路奔跑的歌者和行者。
一切因“和乐”而生,生出盛景与芬芳。
(王彩云,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校长,湖北省校园文化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奖获得者、武汉市德育先进个人)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04日第1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