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家长群”乱象丛生,学校何为

发布时间:2020-11-11 作者:王 营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日,江苏一名家长发布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看,这名家长认为,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自己承担了教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质问: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学校要求教师建立家长微信群,本是为了方便家校联系,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生活学习情况,以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然而,如今的家长群却变了味儿,成了家长和教师的“负担群”,甚至是互相吹捧的“马屁群”和释放情绪的“发泄群”。家长群乱象丛生,一则反映家校教育的职责错位;二则说明学校对家长群缺乏管理。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家长群应当纳入学校管理范畴。但是,在学校的现实管理中,家长群的运作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班主任、任课教师、各处室可以随便建群,群中信息铺天盖地,乱七八糟,不仅增加了家长负担,也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切实减轻家长和教师负担,学校必须正视家长群的存在,加强对家长群的管理,使其在家校联系中发挥应有作用。

首先,要厘清家长和教师的各自职责,保障和规范家长群正常运行的前提。江苏这名家长之所以愤然退群,原因在于教师把本该自己承担的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任务强加于家长,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检查自身的教学效果,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批改学生作业是教师的分内之事,不该由家长代劳,把这一任务交给家长,不仅会加重家长的负担,教师的教学也会失去针对性。

因此,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厘清家长和教师的各自职责,严禁教师将本该自己承担的任务转嫁给家长。10月26日,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这些要求教师应当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其次,制定相关群规,规范教师和家长在群中的言行。家长群作为家校联系的平台,不同于一般的同学群、朋友群可以无所顾忌地交流。家长群实则是一个工作群,孩子也常常关注其中的信息,如果双方语言和行为过于随便,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群起码要遵守网络文明守则,用语文明,实事求是,相互尊重。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严禁在群里随意批评、教育家长。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家长,对家长提建议时语言要婉转,严禁在群里劈头盖脸、不留情面地指责和训斥家长;要尊重学生的隐私,严禁将学生成绩和排名在家长群公布。同时,家长也要尊重教师,不可为了自家孩子的私利提一些无理要求;要尊重教师的劳动,体谅教师工作的艰辛,没有特殊情况不可在下班时间随意发送信息,影响教师休息。

对此,学校要根据互联网信息发布的相关规定,为家长群制定相应的群规,明确哪些语言和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语言和行为是明令禁止的,以便双方互相监督。比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家长群只发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不能就个别学生情况做任何讨论。大连一所幼儿园更是直接在家长群中设立9条规定,明确了教师与家庭沟通的时间,并特别说明切忌奉承等行为。

再次,加强管理和监督,及时制止群内各种违规行为。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电子举报信箱等方式,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及时发现和举报家长群中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涉及教师的,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给家长一个交代;涉及家长的,如果造成了不良影响,班主任应该及时按照规定作出相应处理,防止事态恶化,造成不必要的家校冲突。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宁阳县教育和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1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