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四季,育人亦有时节。
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着手建构“四季课程”,从而形成多维育人体系,这是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恒信明德学校的课程建设之道。
让学生在生命体验中浸润知识。儿童的发展与季节的更替有某种深远的联系和影响,每个季节都代表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导向,比如春天万物复苏,象征着希望、活力;夏季生命成长,象征着生长,成熟;秋季硕果累累,象征着收获、感恩;冬季银装素裹,象征着纯洁、温情。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科技、美育、体育、德育等育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了原有综合实践课程比较零散的局面,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综合学习、实践探索和拓展研究。“四季课程”总体构架分为八大篇章六种方式,即节气篇、节日篇、色彩篇、音韵篇、文雅篇、种植篇、养生篇、游历篇,每个篇章通过“寻、书、绘、吟、研、展”六种方式,让学生享有更为充分的学习探索机会,给学生带来一场丰富立体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常识、关爱四季生命、体验学科知识、感受生命真谛。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能力。为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四季课程”分别与学校的校园节日、传统节日、四季节气以及地方民风民俗挂钩,为学生提供菜单式实践体验。在课程中,每个季节都安排有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课程依循季节与时令,设置“春花、夏雨、秋色、冬韵”四大课程板块,分别包含生机与活力、生长与成熟、收获与感恩、温暖与力量四个核心主题。每个主题都涉及综合活动,即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户外运动和主题活动。这种主题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新形态实现了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积极展示提供了多种平台。如学校开展的“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学生通过画画、摄影、写作等方式捕捉“春的活力”。通过参与季节课程的实施计划,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如在组织“秋色”课程中,让学生自己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人员分配、具体构思、主要任务、物品准备等,有的学生甚至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形象地展示自己的策划。学生在参加各个季节的主题活动过程中,能生成对本季节课程所代表的价值、精神的认知。从更高的精神层面来说,将加深学生对个体“责任”的认知。如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自觉清理留下的垃圾,不在活动的地方留下一纸一片,无形中提高了他们作为一名小小“社会人”的责任。
让学生在科学评价中找到自信。为了实现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和正向性,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信,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以学生在每个主题活动中的过程性表现为主,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书面测评相结合方式完成,通过《脚印——成长记录手册》及时记录并有效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以成果发布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一次活动的设计都包括特色简介、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设计、考察活动单等内容,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借助学校公众号、钉钉班级圈发布课程学习成果,让家长及时看到学生的实践作品。
辛勤耕耘、花开四季。目前学校已开发出四季课程之节气文化、节日文化、电影文化、游历文化等课程。编有《四季汉服》《记格言·警世人诵读手册》《传统节日文化诵读手册》《研学手册》等校本教研参考资料20多种,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恒信明德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25日第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