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特别报道

“契约文化”下的自主成长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一体化发展模式解读

发布时间:2021-01-12 作者:本报记者 钟 原 来源:中国教师报

看到学校发布的“校园变形计”海报,浙江省浦江县檀溪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陈怡彤第一时间便报了名,这下子,她就能去集团校本部和小伙伴张可同吃同住同学习了。说起来她和张可的关系,她们既是同桌也是玩伴,更是约定成长的立约人。下一周,张可还要到陈怡彤所在的学校游学。

“校园变形记”是浦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每学期开展一次的“小鬼有约”互访游学活动。集团成员校之间除了小鬼有约,还有教师有约和集团有约,他们定期开展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建设教师实践共同体等一系列协同教研活动。几年时间下来,用集团总校长徐双莲的话说:“因为集团倡导平等、民主、协商、互助的契约文化,师生通过签约、赴约、履约、评约,从被动约走向主动约,学校治理从控制走向自主,集团6个校区发展有了整体性跃升。”

“伙伴制”下的小鬼有约

为破解教育不均衡难题,集团化办学日益成为各地“提质增效”的重要策略。

“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以学生需求为最大利益化,如何让本部和分校学生都能共同发展,是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最大难题。

“本部的1603名学生和集团的5902名学生的发展点在哪里?”办学伊始,浦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同样面临这个难题。

“本部学校的最大特色是‘小鬼有约’教学模式,各分校的学生同样应该享受到。”徐双莲与各分校校长讨论,最终决定在集团内推出“伙伴制”,把大家熟悉的本部“小鬼有约”教育模式在整个集团全面铺开。

何谓“小鬼有约”?即规则有约、行为有约、品质有约。其中,行为有约指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立德、益智、健体、育美、劳动”五个主题衍生出“十约”,分别为“约俭”节约意识、“约律”规则意识、“约印”中国印记、“约善”向善品格、“约读”阅读习惯、“约创”科学精神、“约练”责任意识、“约炼”健康体魄、“约赏”审美品质、“约活”劳动能力。

无论是“小鬼有约”还是“伙伴制”,其核心都是一个——儿童,让孩子在伙伴的陪伴下向上成长。

事实证明,在“小鬼有约”理念引领下,集团各项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融合各种约的“校园变形计”,学生走校、互换空间、同伴体验,很受追捧;“六校书法展,城乡翰墨情”“红心闪闪颂祖国”、全员约读等集团学生活动,为各校学生赢得最大发展;集团“同步课堂”每天都在上演,“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让乡村的孩子看到美好的世界……

不仅如此,伴随着集团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小鬼有约”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浦江是书画之乡,集团依托这一地域优势设计了“约赏”课程,构建起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艺术约赏课程“共育圈”。约赏活动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主动约老师、同学、长辈等一起参与艺术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少儿美术院,这里每年有专题系列展览,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书画展。比如,3月“柳笔童梦”班级书法展;4月“水墨芳菲”国画展;5月“点墨清和”六年级书法展。

“少儿美术院是属于孩子的,孩子可开心了。”负责此项工作的教师曹幼娟说。

“PDA制”下的教师有约

集团拥有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本部的86位教师和集团各校的322位教师是最大的资源,怎样才能让资源运用最大化?

徐双莲提出了“动车组发展模式”,哪个团队活动开展得好,就由哪个团队当车头,引领其他团队共同成长。集团还把本部的“项目认领制”发展成辐射整个集团6个校区的“PDA”制,P指项目呈现,D指驱动认领,A指自主成长,从项目到驱动再到成长,学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项目,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喜好认领相关项目,通过“签约、赴约、履约、评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激发教师的兴趣,项目认领制还引入了孙子兵法的36计,专门设置了青年教师成长36计、管理论坛36招、治班36计、精编36题、漂流36本。所谓漂流36本,即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分层认领漂流书,再进行分组阅读互换,最后开展相关教学研究。

“除了每天的线上阅读交流,还有线下阅读沙龙,要求教师在阅读时做到读中有批注、读后有分享,每本漂流书满月后要互换,完成漂流单的填写。”数学教研组组长顾侃毓告诉记者,“6个校区教师会同看一本书,组织相关教研活动,并进行团队展示,各校区根据书中的内容找到一个理论、一个观点去课堂上实践,共同探讨书中的理论在实践中能否可行,发现问题如何改进”。

集团本部数学教师王超园的“导学单”教学模式便是青年教师成长36计中的其中一计。课前,她根据上课内容布置不同类型导学单,有“探究式”的,有“操作式”的,有“梳理式”的,有“诊断式”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调动各种感官和方法去探究。当学生完成后,王超园会收集导学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层分类,做好数据分析,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底,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差异、学习需求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两年来,王超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在每周一晚上进行的“36计”分享活动中,她会将计策分享给其他教师,大家共同学习、借鉴,并引入自己的教学中。

新教师潘心砚回到自己班级使用“导学单”后表示:“王老师的方法让课堂更高效了,让孩子有充分的思辨时间,非常实用。”

徐双莲深知同步教研对老中青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性,集团6个校区每两周在同步教研群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说出日常教学中的困难,大家共同探讨,及时给出建议,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同步教研让6个校区的教师隔空交流、讨论、成长。通过各种‘36计’,促使教师去研究决胜课堂的法宝,实现从经验到思想的生长”。

教师只有流动起来,资源才能盘活,产生的效益才会更大。2018年,集团本部与檀溪镇中心小学牵手联合开展同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城区的优质资源。檀溪镇中心小学是集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短板,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了同步课堂,本部优秀教师的课堂可以“同步”到檀溪校区,结对的两个校区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两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檀溪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同步课堂的方式不止于此,校区与校区之间还构建了教师实践共同体,将拥有共同兴趣和相似教学经历与发展意愿的教师组织起来,使他们在实践中进行资源共享和知识创生。檀溪镇中心小学每年都会与本部进行师徒结对,师徒每周开展线上同步课堂,由徒弟执教,然后师傅发现亮点和不足进行线上沟通,促进年轻教师更快发展。

教龄刚满4年的教师赵一娇便是共同体的受益者,她的师傅是本部的吴文杰,曾代表浦江县多次在金华市语文教学课堂评比中获奖。2017年师徒结对以来,每逢学校、集团教研课,集团内展示课、浦江县赛课,吴文杰不厌其烦地陪赵一娇改流程、改课件,逐字逐句改课堂用语、学生评价语,一遍又一遍磨课,逐步完善课堂,赵一娇最终获得了县二等奖的好成绩。

“吴老师让我对语文教学环节有了更深的理解,是我最暖心的师傅。”赵一娇感动地告诉记者。

均衡发展下的教师轮岗

今年是体育教师王国刚从本部流动到前吴乡福和希望小学支教的第三年。

王国刚将在本部十余年带训田径队的经验植入希望小学,除了科学、有效的训练外,他克服场地资源有限的难题,因地制宜利用乡村绿道练习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让学生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欢快地跑步、愉悦地锻炼……如今学生运动能力突飞猛进,竞赛成绩稳步上升,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甲组前几名的优异成绩。

在体育教研方面,王国刚也有一套有效的方式:“我们发挥名师、教坛新秀、拔尖人才的辐射作用,带动、培训学校专任和兼职体育教师,就是要给学校留下希望的种子。”

像王国刚这样流动的优秀教师在浦江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内每年保持在20%左右。从2012年起,已有68人参与集团交流,培养的教师输送到各学校,成为各学校的中层、教学骨干。

福和希望小学校长楼朝光也是从本部过来的“外援”。因为他的到来,学校把麦秆剪贴画这项“非遗”文化作为重点特色课程,因地制宜开辟大麦种植园,并与语文、写作、劳动课程有机整合,同时开设“观察日记”“麦田里的科学奥妙”“我眼中的大麦”等体验式观察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个性成长。

“为了让低段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利用学校高段学生及教师创作的麦秆剪贴画,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通过读、看、说、演、编、评的六字法互动教学模式,学会以‘画’促‘话’,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艺术认知能力。”楼朝光介绍说。

这些“外援”的到来,让山区学校有了“主心骨”。两年前,浦阳第二小学教科室主任傅海鹰简单收拾行囊到30公里外的檀溪镇中心小学任职,担任校长。在傅海鹰整体架构的理念引领和实践中,檀溪校区连续两年获年度考核A类。“在回归中构建体现区域特色的课程,在坚守中培育具有檀小特色的团队,在融创中追寻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回归,最终开创乡村教育不一样的大美天地。”这便是傅海鹰自始至终引领师生不断前进的方向。

傅海鹰口中的特色课程就是作为“非遗”文化的舞龙课程,这是包含了从低段到高段跨学科、跨学段的课程。同时,学校教师还在舞龙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传统舞龙套路自编“创趣龙操”,把舞龙训练时的一些动作和套路融入学生强身健体的理念中。

檀溪镇中心小学龙腾虎跃,其他学校也毫不示弱,潘宅中心小学争创省级心理辅导室,多次承办市级随班就读现场会;治平中心小学开展“全员七巧科技”,立足农村开设七巧课程;大溪中心小学全员、系列、精细的规则文化使学校连续5年教育质量名列前茅。几个校区轮流争当先锋火车头,带领集团跑起来。

“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浦江县教育局局长陈建浦介绍,浦江县把全县所有中小学组合成教育集团,在师资配备一体化方面,打破教师“一校所有”的格局,探索“一师多校”等模式,而浦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创新发展路径,以“契约文化”为核心,加大集团内干部和教师学习交流力度,推行小学科专职教师走教模式,使集团内各校区教师学科结构更加优化,师资力量更加均衡。

契约、坚守、品质、卓越,这是浦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发展的文化基因。在这里,每所学校都将集团的核心理念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与他人协同,相互成全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师成长文化,学生之间的“有约文化”让童年的生活体验增添了更多的期待。

《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13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