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评 论

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镇海答卷”

发布时间:2021-03-30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师报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向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镇海中学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和遵循,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他们加大教学“供给侧”改革,有理有据讲好中国故事。从教学内容供给、教师教学方式及技巧、教学工具等“生产供给端”入手,将课堂教学生活化、课程内容活动化、教学过程动态化,同时在教学策略上综合化、评价上多样化。镇海中学的每一节思政课都明确标准、精选议题,讲好中国故事,在学理层面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生因此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坚定了理想信念和信仰。

他们从学生“需求侧”入手,活用红色资源,点亮学生红色人生。很少有学校拥有镇海中学那么多红色资源,创建于1911年的镇海中学在革命年代先后涌现出张人亚、柔石、张困斋等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学校思政课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党史、悟思想,引领学生知党、爱党、跟党走,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使“红色浸润”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他们重视思政大课堂建设,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校搭建实践平台,倡导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学生“义工”群体覆盖率100%,学生志愿者注册率100%,活动内容涉及爱心募捐、绿色环保、图书借阅、文艺义演、校园导游、社区服务等。从书本到实践,从中学到大学,从校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镇海中学思政大课堂实现了对学生的立体式全方位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中阶段是他们“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镇海中学思政课教师团队以使命与担当、情怀与智慧交出了一份饱含家国情怀的沉甸甸答卷。

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的“中国魂”,镇海中学思政课教师在历史担当中铸魂育人,让民族精神得以延绵不绝。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31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