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悦读·话题

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发布时间:2021-05-18 作者:查有梁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仔细研读《故事里的教育智慧》一书,52位中青年教师撰写了52篇教育故事,每一篇都让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这些故事反映了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互动等内容,每一篇故事都展现了“德育为首”的教育追求。

读罢此书,我为教师身上洋溢的智慧感到欣慰。对于众多普通教师而言,要获得教育智慧并不难,需要厘清知识、能力、洞察、爱心和信心等四组概念。

知识促进创新。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知识有可以言传的知识和难以言传的知识,将难以言传的知识想方设法表述出来,转化为可以言传的知识,就是一种创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新发现、新发明、新思想、新观念往往是将过去难以言传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言传的知识。

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教材中用文字、图像语言、音乐表述的知识,还有教师通过教育实践得到的经验知识。这是“知识”这个关键概念的深刻内涵,也是每个想要在工作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

能力依赖勤奋。人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问题越难应用的知识越广泛、越艰深,而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就表现为越有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勤奋学习是第一条。

洞察学生状态要善用直觉。洞察属于“非逻辑思维”,即人在解决问题时以自身知识背景为支撑,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物理学理论“原理”的得到不是依靠逻辑思维,而是非逻辑思维的直觉。教书育人同样需要洞察、直觉,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可以很快记住学生的样貌、姓名,但学生的心理状态通常要通过师生交往才能了解,而教师洞察学生内心的变化,许多时候依靠的就是直觉。

爱心和信心是师德的核心。爱心和信心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对教书育人要有“爱心和信心”,这种爱是“大爱”,坚持对知识、对真理的“大爱”,才能做到陶行知提倡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中,不少教师都提炼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而这恰恰展现了他们的“大爱”。比如,王颖的教育理念是“对每一个学生尊重不放纵,宽容有原则。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邓彦玲以“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怀和科学精神……后记中,作者赵清芳写道:“但愿这一个个朴素而真实的故事,能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阶梯,能启迪更多优秀的同路人。”

师生的爱心是大爱,爱祖国爱人民;师生的信心是自信,自信能够求真理求技艺。自信才能自强,自强才有创新。而成都市石室中学“师资高,学风严”的办学智慧,就由《故事里的教育智慧》一书荡漾开去。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1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